“大概错不了。”周榕点点头——“我也听到了风声。他好像混进中堂阁下的随员中当起通译,虽是临时职位,但也可能会随同搭船回国。他算是找到了好差事。”
“什么差事?”
“八成是照料中堂阁下的棺材吧。这是最合适不过的差事了,哈哈哈……”
在中国城,孙文也见到了密斯脱杨。
“有斩获吗?”
杨问道。
“有的,只是质胜过量。”
孙文答道。
“那好……刚才见到的那个人是谁?”
“周榕吗?那是在旧金山见过的人。”
“可别被骗了。没有辫子未必就是同志,那人跟公使馆有关系。对我们来说,该是个危险的人吧?”
“这我明白。周榕自己也挑明了讲。”
“哦,居然将手上的牌全摊开了吗?”
“是否全摊开不得而知。但他挑明了讲,说自己从事那工作而跟监我,若我能将预定计划事先告诉他,那他就容易办事多了。”
“逸仙兄,你完全相信他的话吗?”
“不,不是完全……七成,不,信个八成应该没问题吧!”
“周榕此人似乎也遭到清廷的怀疑。他曾有过反动的言行举止,但那也可能只是引蛇出洞的一种手段。”
“嗯,那就将可信度从八成降到七成吧!”
“为谨慎起见,不如降至五成吧!一半一半也比较容易算。”
“多谢忠告!”
孙文躬身行礼。
“我另有一项忠告。清廷最近似乎有外交人员的异动。趁着公使异动之际,对平常无法做的事情,有人可能会放手一搏大胆为之……主管不知情,事情便容易卸责。你千万要注意身边才好!”
密斯脱杨说道。
大清国当时和诸外国仅互设公使(minister)而无大使(ambassador)。清廷对大使、公使未加区别,仅称为“出使某国大臣”,而此时“出使美国大臣”杨儒便传闻即将遭更换。
黄二嫂的店有一空房间,可摆供约十人坐的椅子。想听孙文演讲的人常来此聚会。初次见面时,她便说:
——这里是学校的教室。
某日,她备妥笔砚和纸张。她的店尚无名称,因此特地求孙文取一店名。孙文摊开纸张,略作考虑。
“写一碗也可以啊!碗内装得满满的,吃了肯定会饱肚。陈先生,就请写下这意思吧!”
黄二嫂说道。
当时孙文用陈文当化名。然而,对相识之人,他便用本名孙文,也用别名逸仙。黄二嫂亦知其中原委。她被告知这一秘密时感到高兴异常,当故意用化名来称呼时还特地加重语气。
“我想起横滨有个怪老板开了间名叫一膳饭屋的店。而在美国的一碗面的阿姨却是个亲切的人。”
话一出口,孙文提笔写下:
——一碗面。
“真是多谢!……陈先生!”
老板娘连连鞠躬道谢。
在李鸿章滞留美国期间,各式各样的人全挤进了唐人街。
各种传闻也就从唐人街散播开来。
——合肥环游世界时,不仅带了棺材,还带了大笔金钱。一旦认为有希望,便不惜花大钱投资。
——好像特别针对美国使力呢!
许多人都听到了这话。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也是李鸿章的出生地。当时的人称李鸿章为“合肥”。
稍早之前有传闻道:
——要争取合肥的资金,因此需要从事活动……
以此为幌子来骗唐人而搜括了一大笔钱,据说被害人为数甚众。
美国的唐人几乎全是广东人,但在李鸿章来访时,别省的人便不时会出现,那是私下为护卫老宰相而做的事先宣传。
黄二嫂的“一碗面”店里,来了一个广东话不太流利的男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