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武帝叫来儿子拓跋嗣,告诉他指名为继位者之事,并且宣告:
“你的母亲不能再活下去了,这是为了国家长久之计。”
拓跋嗣是个孝子,听完父亲的话后,泪水滂沱地当场哭倒。
“有什么好哭的!又不是婴儿,这样哭不怕难为情吗?”
由于道武帝厉声叱责,拓跋嗣只有收住眼泪,肩膀却在颤抖着。回到住所后,他又悲从中来,再度流泪放声大哭。
——日夜号泣。
史书如此记载他悲伤的程度。
“什么?……一天到晚在哭!没想到这个儿子这么懦弱,这不是叫朕失望吗!……立刻叫他来!”
道武帝激怒地命令道。
道武帝近来非常容易动怒。或许是一种歇斯底里的症状,而他的情形是在这之外更加上“凶暴”。这大概是因为服用太医调制、说是有长生不老效果的“寒食散”引起的副作用吧?他的喜怒哀乐变化很大,时常有彻夜独语或多日不食的现象。一些家臣连连以走路的样子不好看或说话口齿不清为由被杀。
皇太子拓跋嗣听到父皇召见,准备立刻进宫,却被表情紧张的侍从死命地劝止:
“现在千万不可进宫,进去无疑是送死!”
“可是,父皇召见,我怎么可以不去呢?”
“陛下此刻不是在寻常状态之下,可以说已是身染重疾……在病情转好之前千万不可进宫。”
“可是,皇命怎么可以违抗呢?”
“就算违抗皇命,总比白白送死好。您最好暂时躲起来,等待机会吧!”
“是吗……”
十八岁的拓跋嗣听从家臣的劝告,决定暂时躲起来。
这个时候,贺夫人生的拓跋绍在市井为非作歹之事时有所闻。比皇太子年轻两岁的绍是个小无赖,因经常惹是生非颇受人民诟病。这会儿他又干出杀人抢夺的勾当了。
“太子还年轻,这是无心之罪……”
有人如此求情,因此,道武帝只把他往井里倒吊,惩戒一番就饶了他。然而道武帝并没有因此罢手,他以儿子胡作非为母亲应负责任为由,将贺夫人囚禁起来。被囚禁的贺夫人,偷偷派使者至儿子绍处。
“娘即将被杀,你迟早也逃不过被杀的命运。娘和你如果想活命,方法只有一个。”
拓跋绍虽然是个无赖,却明白母亲的意思。母子如果想活命,杀死狂暴的父亲是唯一的途径。一天深夜,绍带着一批心腹部下和太监,潜入天安门。
“有贼闯入!大家快来!”
道武帝听到警卫人员的喊叫声,走出寝殿欲取武器时,被绍的部下所杀。
翌日,绍召集百官于南门。
“我有叔叔,也有哥哥,卿等准备跟随谁?”
他以这样的话胁迫众臣。结果,没人表示愿意跟随绍这个无赖。于是他从宫库取出布帛之类的东西,分赠众皇族和大臣,企图获得他们的欢心。
为回避盛怒的父皇而避居外面的拓跋嗣,听到发生事变,立刻赶回平城。
“皇太子回来了!”
平城居民因为听到这个消息而沸腾起来。在半疯狂的道武帝统治下战战兢兢、也在不良少年拓跋绍的肆虐下极为不满的平城百姓,因此有了在黑暗中见到光明的感觉。
精神为之大振的禁卫兵,立刻逮捕绍,将他送到城西的皇太子处。皇太子嗣杀掉绍和其母贺氏,并且诛杀参加谋反的十几个人。弑杀道武帝的凶手伏诛后,被剁成肉块供群臣啖食。
皇太子拓跋嗣立即即位,举行大赦,并且改元为永兴,是为北魏第二代皇帝明元帝。
这是公元409年十一月的事。
汉族官僚在明元帝的治世也得以发挥其政治手腕。这次的主角是崔宏的儿子崔浩,他的基本方针是“文明化”。盘踞塞外的鲜卑族,一向是弱肉强食、不顾父子兄弟情分而自相残杀的族群,他们只有利益观念,丝毫不知义理为何物。崔氏父子认为,使形同禽兽的鲜卑拓跋部北魏政权文明化,是他们责无旁贷的任务。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