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临终前曾召来堂弟萧鸾,交代他好好辅佐郁林王。即位后的郁林王却一意孤行,横行无道,萧鸾实在看不过去,因而暗下决心。翌年七月,萧鸾进入王宫,杀死郁林王,改立其弟——当时年方十五的海陵王,他的哥哥郁林王被杀时也才二十二岁。
不久,海陵王也被废,由萧鸾就帝位,是为明帝。
明帝是高帝之兄萧道生的儿子,和武帝是堂兄弟。幼年丧父的他,被高帝视同己出地疼爱。
南齐皇室似乎有双重人格的血统,明帝和郁林王一样都是双重人格。由于不是南齐皇室的嫡系,因此,他对将皇统传给自己子孙颇为拘泥,正因如此,他企图杀尽高帝直系的全体皇族。
明帝分三次进行屠杀皇族的计划。除了准备毒药之外,他更备妥了数十副棺材待用。他打算连婴儿也不放过,并以其乳母为陪葬。
干下这等大屠杀勾当的明帝居然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这不是双重人格吗?据说,进行这项大屠杀时,他曾经向佛屠烧香膜拜,还呜咽流涕。高帝之子桂阳王萧铄某日觐见时,看到堂兄明帝噙着眼泪,就立即有一种预感:
“他一定要在今天行事……”
结果所料完全正确。
明帝四年在位期间,杀尽了自己子孙以外的全体皇族。
“齐国皇统现在可以只传给我的子孙了,南无阿弥陀佛……”
明帝向佛合掌,如此呢喃。
永泰元年(公元498年)七月,明帝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当时的习俗是,人死之后并不立即埋葬,而是尽量在可能的范围内将遗骸放在家里,这算是遗族对死者不舍的真情流露;起码放到“过月”,这是一般的习惯。
“恶心死了,快埋葬吧!”
十六岁的皇太子萧宝卷竟然如此主张。对此,群臣莫不讶然失色,因为急欲埋葬父亲,乃是大不孝的举动。结果,由于大臣徐孝嗣坚决谏止,总算决定等下个月的八月才埋葬。
遗儿必须在亡父灵柩之前哭灵,这个习俗皇室和民间奉行无二,即使只是形式,放声大哭之事也绝不能免。
“这样,我喉咙会痛啊!”皇太子说。
“痛也得哭,这是规矩。”
徐孝嗣表情严肃地说。
“真麻烦!那我要用小声哭啰。……呜……呜……”
太中大夫羊阐这时候正好来到。他是明帝的忠臣,对主君之死哀恸不已。当时的人都以“哭踊”表示无限哀恸,“哭踊”是指由于哭得太厉害,身体随着不断摇摆的样子,是以整副身躯表现心中的感情。羊阐果然哭得很厉害,由于他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大,因此,头上的帻(头巾)掉了下来,露出童山濯濯的脑袋。
“哈!哈!哈!”皇太子遽然停止假哭,大声笑了起来:“秃鹰在哭!秃鹰在哭!太好笑啦,哈!哈!哈!”
这个要命的皇太子,即位三年就被废,甭说帝号,连王号都未受封,只被称为“东昏侯”。
东昏侯是冲动型人物,也是精神上欠缺统制机制的异数。在得到一个名叫潘贵妃的绝世美女后,他的私生活更加脱离常轨,他的所作所为,无一不令人摇头嗟叹。剖开孕妇的肚子啦,举行乱交酒会啦……大凡世上暴君做过的事情,他几乎没有一项不做。
打倒暴君!
雍州刺史萧衍举兵攻向国都建康(南京),不过,兵力只有三万。由于兵力实在太少,萧衍决定与接邻的荆州联手。荆州有东昏侯之弟、年十三岁的南康王萧宝融,以刺史身份拥有大军。与天子为敌乃是逆贼,因此,萧衍在江陵拥立萧宝融即位,以此大义名分攻打“废帝”东昏侯。少年萧宝融就是和帝。
在萧衍尚未攻进建康之前,东昏侯就已经被内应家臣所杀,并遭砍头。可见连近臣的心都离他而去。在被杀的当天晚上,东昏侯还在含德殿设置酒宴,和潘贵妃嬉戏如常。
内应者用涂了油的黄色丝布包裹着东昏侯的首级,连同捆绑了的潘贵妃一并送到萧衍面前。
“这个女人的确标致,确实称得上是国色天香……这样的女人,我委实不忍心杀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