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对杀了袁家一族仇敌的吕布当然以厚礼对待。不过,这只是表面功夫罢了。
门阀意识极强的袁术,甚至对异母兄长袁绍都以“他并不是承继袁家血统的人”而有所排斥,这样的人,内心当然瞧不起来历不明的吕布了。
何况吕布的经历着实令人不敢恭维。他是有过两次弑杀主子行为的人。由于吕布携带董卓首级前来,袁术因而待以宾客之礼,但实际上对他持着高度戒心,绝不给予吕布在自己派阀中任何的地位。
袁术虽以宾客身份对他,却敬而远之。要是他再度干出弑杀主子之事,这还得了!而吕布是干得出这种事情的人。
吕布在南阳的行止相当威风。他因杀死董卓而以“第一功臣”自居。袁术阵营官员因此对之极表厌恶。
被董卓旧属攻进去的长安,后来如何呢?
发动反董卓政变的人逐一被杀。王允和黄琬都遭逮捕被斩。崔烈、鲁馗、周奂、种拂等王允属下干部,前后在战乱中死去。
董卓旧属双将——李傕和郭汜——分别获得扬武将军及扬烈将军称号,掌握长安实权。此外,于攻占长安之际立了大功的樊稠则成为右将军,地位直追前辈双将。
——他们迟早会在长安,以宫廷为舞台展开政治斗争。我最好暂时冷眼旁观,等他们精疲力尽后再乘隙而入。在这之前,我应致力于充实自己的实力。
持此看法的是过去与前述三人同为董卓部将的张济,他遂离长安而去。
东方有过去反董联军诸将,正虎视眈眈觊觎西方,吕布也逃往南阳。长安新政权非对他们有所戒备不可,因此,他们亟须前线司令官。
李、郭、樊三人以“必须拥天子号令天下”为由,不愿离开长安。
——既然如此,就由我去吧!
张济遂获镇东将军称号,率兵驻扎位于长安和洛阳之间的弘农郡陕县。他这是采取隔山观虎斗的态势,并且伺机渔翁得利的做法。
张济率领军队来到弘农,是董卓旧属占领长安后第三个月的事情。
留在长安的实权新贵,果然展开炽烈的政治斗争了。
张济到东方观战,而西方也有注目于长安情势的实力派人物。
他们是马腾、韩遂等地方军阀。马腾是后汉建国大功臣马援的子孙。由于马援的女儿是第二代皇帝明帝之皇后,因此,马腾与皇室的渊源颇深。他决心不让董卓旧部继续嚣张,便密切注意他们的举动。
吕布是个粗人,却并不愚蠢。他当然知道自己在袁术阵营内受到排斥,为了泄恨,他时常带着数百部下到附近一带大肆掠夺。以宾客身份在主人领土干这种勾当,不是令人伤透脑筋吗?
但吕布是带着夙敌董卓首级前来的人,实在不便把他赶走。为此,袁术采取的方法是:尽可能让他觉得待在此地不舒服。
吕布的野心是在这乱世成为一方霸主。但只有数百兵力的他,实在很难如愿以偿。因此,他意图参加拥有十万大军的袁术阵营,进而将之利用,并伺机把它夺为己有。但袁术只以宾客身份礼遇他,却不聘他成为自己阵营中的核心干部。
“不让我加入阵营,这样待在南阳就没有意义了,不如到别处吧!”
吕布开始有了这个想法。
他命令有学问的部下研究天下形势,并把研究心得说给他听。这名部下就天下形势对他做了如下说明:
董太师亡后,诸将已失去共同目标,成为弱肉强食之乱世。袁绍、袁术兄弟倘若同心协力,或许已取得中国之一半,但由于他们反目对立,天下因而陷于混战状态。虽然盟主袁绍势力最为强大,但其阵营尚未巩固。以曹操为例,他虽在袁绍势力之下,却形同完全独立。袁术为对抗袁绍,已与北方公孙瓒联手,而袁绍则为了牵制袁术,与刘表有所联系。公孙瓒已下令三名部将率军前进,企图压迫袁绍。这是目前的情势。
“这三名部将是哪些人呢?”
“前往发干的是陶谦,进军平原的是单经,驻扎高唐的是刘备。”
“陶谦和单经之名我听说过,这个刘备是何许人呢?”吕布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