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乱:且说魏晋南北朝(35)

2025-10-09 评论

    群小军阀的“恐吕症”,程度犹较陈宫所预测的为重。兖州各郡县逐一呼应吕布,相继竖起“反曹”旗帜。
    始终对曹操表示忠诚、未响应吕布的,只有甄城、东阿、范之三个县而已。
    “可恶!非把他们打得体无完肤不可!”
    曹操怒不可遏地扬起马鞭,挥兵攻打兖州。
    因而得救的是曹操的复仇目标陶谦。曹军撤离徐州后,或许由于精神顿时松弛,陶谦于这一年的十二月死去。

    “我不愿子孙遭遇这等可怕的事情。因此,我绝不让他们世袭徐州牧这个位子。”
    陶谦于临终前说了这样的话。
    后汉地方长官,原则上是由天子任命的,但从这个时候起,以实力强占地位并且让儿子继承之事,已成为普遍情形。
    陶谦不让儿子继承这个地位。
    “那徐州牧要由什么人担任呢?”家臣麋竺问道。
    “就指定刘玄德吧!”这是陶谦的遗言。
    刘备遂成为徐州牧。但就实质而言,他只能算是被雇用的领主。
    曹操由于张邈和陈宫邀同猛将吕布竖起叛旗,而被迫搁下为父报仇之事,回到自己的据地。就结果而论,这使陶谦得以安享天年。
    曹操与吕布交战达百日,结果平分秋色,各自退兵。因为这一年发生严重蝗害,歉收造成遍地饥馑。在这个状态之下,战争当然不可能持续。
    蝗害的可怕程度,许多人都不知道。几百万、几千万蝗虫来袭时,初时只是遥远天空中的一个黑点,但这批会飞的昆虫,顷刻间就变成满山满谷飞翔的怪物。连太阳都会被这大群蝗虫遮住而天昏地暗。大群蝗虫飞走之后,遑论农作物,连杂草都形迹全无。原本一大片绿色田园,刹那间,变成黄色的荒野。
    当看见天边大群蝗虫所构成的黑点时,农民们就以总动员态势,搬出锣鼓等乐器,以及任何能发出音响的东西,砰砰碰碰、铿铿锵锵地敲打起来。他们试图以声音吓走大群蝗虫,实际上,这个方法并没有多大效果。
    倘若蝗虫恰巧于两军对阵中来袭,敌我双方也会不约而同立刻摆下应战姿态,拼命敲锣打鼓。他们甚至会把剑和盾吊挂在树上,然后用木棍没命地敲打,因为这关系到是否会陷入饥饿的生死问题,当然视赶走蝗虫较打仗为优先。
    战争时,打赢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问题是:如何使士兵吃饱。军队移动时,一定会以有食物的地方为目标。所以有人说:“军队和蝗虫一样。”
    来了——吃了——去了——最后连一粒米都不剩。这种情形无异于可怕的蝗虫。
    “军事问题的根本在于粮食事宜……”
    曹操从这一年的饥馑,得到这个心得。再怎么受过良好训练的精锐士兵,要是短缺兵粮,就无法打仗。
    ——确保粮食。
    曹操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课题。
    “这一年的饥馑,原因不只是蝗害。”
    曹操不愧为奇才,早已看出这一点。
    农民辛辛苦苦种植麦或水稻。好不容易等到收割期来临,就会有不知来自何处的军团出现,他们擅自收割农作物后扬长而去。农民的血汗结晶被人横夺,这样,他们还会辛勤做活吗?
    为不使收获被人霸占,农民非武装起来不可。但,这样的事情做得到吗?这的确是一件艰巨的事,所以得从不同角度去考量。
    丧失劳动意念的农民,已陆续放弃土地,成为流民。无人耕作的田地,今后会越来越多吧?
    目前在曹操麾下的数十万部队,大部分都是如此放弃田地的农民,他们具有农耕经验,不必训练也会种田。
    ——屯田兵。
    曹操脑里开始有了这个构想。
    曹操设置屯田都尉及典农中郎将之类的农政官吏,全力着手于屯田作业,是两年后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之事。
    曹操之所以能在后汉末期军阀混战之中脱颖而出,当然有几个理由。但,确立屯田制度应该算是其中最大理由之一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