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故事。吕蒙这时回答的话是: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由于有这个吕蒙在,所以,关羽非留守备部队于长江不可。但,吕蒙是病魔缠身的人。他这次出征,带有医师随行。
不久,吕蒙返回建业(南京),据说是病情恶化的缘故。接任其职的是一个名叫陆逊的默默无闻年轻将军。
“吕蒙不在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关羽闻讯后,立刻传令长江守备部队北上,加入对樊城的包围战。
事实上,这是吴的计略。指派谎称患重病的吕蒙为总指挥、孙权堂弟孙皎为副将的吴之远征军,向西出发,吕蒙更说服了对关羽横暴作风甚为气愤的糜芳和傅士仁,获得他们届时倒戈的承诺。
“一旦关将军凯旋,你们两人将会受到处罚,以关将军的为人来推测,死刑大概是跑不掉的吧!”
听到这句话,两人当然都不希望关羽获胜而归,便允诺充当内应。
蜀的长江守备军队已在北上途中,因而吕蒙率领的吴军,遂长驱直入占领蜀之长江基地——江陵。
魏这一边的曹操,将主力部队推进至战场前线,并且增送援军至樊城。蜀之刘备命令上庸(湖北省西北部)太守孟达救援关羽,而孟达却按兵不动。
“派出援兵,一定会被那个大胡子责骂为多管闲事。我才不干这种傻事呢!”
关羽顿时陷于孤立状态。因亲事而激怒东吴,也因对同僚傲慢而遭友军弃而不顾。关羽战败,可以说是自食其果。关羽败走后,在湖北省当阳县一个叫漳乡的地方,连同儿子关平,为吴将马忠所俘获,并且于临沮被斩。
那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的事。
实际上,吕蒙并不是装病。由前线返回建业固然是演戏,但吕蒙这时的病情确已相当严重。关羽被斩后,吕蒙或许是因精神一下子松弛的缘故,病情转趋恶化而殁故。
其实,吕蒙之死早在大家预期之中。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副将孙皎的猝死。孙皎并非得了什么重病,但却追随吕蒙似的去世了。
吴军将盐渍的关羽首级送到曹操处。徐州被陷,刘备逃至袁绍处时,来不及逃走的关羽,曾经以客卿身份留在曹操营中一段时日,因此,他和魏是有一段渊源的。
“顽固的家伙,就因为过于顽固,所以始终和别人处不好,人际关系不协调。这不是自食其果吗?不过,说来他也是够可怜的。”
曹操以诸侯之排场为关羽举行葬礼。
关羽葬礼后不久,曹操于洛阳去世。那是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的事。他在遗嘱中说:
天下尚未安定,因此,不得举行古式葬仪。葬仪一毕,勿须服丧。各地驻守将兵不得离开任地。吏员须着平时服装,不得荒废职务。埋葬时,也绝不可以金玉珍宝陪葬。
这样的遗言,可谓充分显示曹操的风格。
关羽被杀后,吕蒙、孙皎以及曹操等他的敌人,紧接着一一去世。当时的人因而认为是关羽的冤魂在作祟,也是自然的事。
人们因惧怕关羽冤魂作祟,将既非皇帝也不是王的关羽奉为“关帝”,在各地设祠奉祀,为的是要镇其魂魄。
——我要成为周文王。
这是曹操的口头禅。
周取代殷而成为天下共主,是于周武王之时。武王之父文王,虽然有取代殷的实力,却因犹豫而未采取行动。
此时的汉天子完全是有名无实的傀儡。中原实质上为魏之天下,而曹操就是天下之主。虽然如此,他最忌讳的是受到“篡夺汉之天下”的批评。这大概与他自幼就接受“篡夺乃大逆之事”的观念有关吧?
“这件事情让下一代的人去做。”
这是曹操的想法。
曹操从众多儿子当中,选出的继任者候选人是长子丕和三子植两人。直到去世的前几年,他才确定丕为太子。比起情绪化的植,为人冷静的丕,较适宜于夺得天下——这是他做如此决定的原因。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