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229)

2025-10-09 评论

    十二月十三日,道光皇帝下达的停止同英国贸易的上谕说:“……所有该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不必取具甘结(保证书)。其殴毙华民(林维喜)凶犯,亦不值令其交出。……”保证书和引渡犯人都不值一提了,意思就是说断交。
    不过,当时从义律方面来说,虽然对贸易消极怠工,但还利用美国船等,继续进行间接的贸易;甘米力治号也是这个时期转卖给美国商人的。而清朝方面却提出一种更为极端的论调,主张对英国和其他国家停止一切贸易,并禁止民船出海,企图彻底闭关自守。
    这种主张称之为“封关禁海议”。这种彻底闭关自守主张的代表人物是顺天府尹(北京市长)曾望颜。曾为广东省香山县人,他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上奏了极端的封关禁海议。北京把曾望颜的这篇奏折的抄本送往广州,征求林则徐等当地官员的意见。
    广州方面,总督林则徐、巡抚怡良、海关监督予厚庵、水师提督关天培和陆路提督郭继昌五人进行了协商,决定奏答。
    陆路提督郭继昌,直隶省正定县人,字厚庵。他主要在西北边疆从事军务,两年前担任现职,已是七十二岁高龄。这位提督在鸦片战争(229)中因过度劳累而病死。
    朝廷咨询的是有关对外贸易的事项,所以五位官员中,予厚庵的意见最有分量。不过,林则徐也不赞成彻底闭关自守。他来到广州之后,对外国的情况已相当精通。他绝不是顽固的攘夷论者。
    五人协商得出的结论是反对曾望颜的极端主张。其理由是除英国外,其他都表示恭顺,并在鸦片问题上提交了保证书;另外还说,应当优待外商,以期离间他们与英商的关系,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
    两广总督邓廷桢这时已调任闽浙总督,林则徐接任两广总督。
    林则徐早就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只是因夷务不能离开广州,无法去江宁(南京)赴任。而穆彰阿担心授予林则徐两江的要职,他的发言权会增强,因此积极策划,结果林则徐改任两广总督。这些在前面已经说过。两江的要职给了穆党的画了三个圆圈的人物伊里布。
    邓廷桢离开广州时,赠给林则徐等诸挚友的诗中说:
    欲知高厚何由答,尽变蛮烟化瑞烟。
    所谓“蛮烟”,当然是指鸦片。
    2
    清国方面理所当然地以怀疑的眼光来看待义律在这一时期的态度。
    义律表面上命令英国商人缴出鸦片,以后又训令英国商人不得从事鸦片贸易。但他的行动说明这不过是表面的粉饰。清国方面认为:“义律为什么不准英国商人提交关于鸦片的保证书呢?为什么不让装载鸦片的船只回国,而停在九龙洋面和铜鼓湾呢?”——产生这些疑问是十分自然的。因而就难免产生这样的猜测:“义律是在等待钦差大臣一离开广州,立即恢复鸦片贸易。”再加上一再地开炮,所以林则徐等广州当局要员愈来愈认为义律的话毫不足信。英清间断交,可以说其主要原因是对义律的不信任。
    “义律是个顽固不讲道理的家伙。英国国内会有稍明事理的人吧。”林则徐这么认为,因此他想抛开义律,直接向英国呼吁。
    道光十九年夏天,广州一个姓翁的商人因刊售官方文件而受到惩罚。这个商人就曾获得林则徐致维多利亚女皇的信的抄件,而把它印刷出售。
    林则徐致维多利亚女皇的信有两封。前面提到的市井间流传的那封信上,写的职衔是“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可见是他在被任命为两江总督之前写的,并注明这封信没有发出。
    另一封信是隔了好久之后写的,并委托不顾义律的禁令、进入广州的汤姆士?葛号船长瓦拉带往伦敦。
    信的开头说:“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接着谴责鸦片贸易“天怒神恫”,并详细说明天朝的禁令,建议对罂粟“拔尽根株,尽锄其地,改种五谷,……此真兴利除害之大仁政,天所佑而神所福……”最后结尾写道,“王其诘奸除匿,以保尔有邦,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幸甚!幸甚!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回答),切勿诿延(借口拖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