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普罗旺斯(42)

2025-10-09 评论

    路边餐馆是一个低矮、实用的建筑,但也较为嘈杂,顾客几乎全是男性。菜单就胡乱地写在一块黑板上,有猪肉制品、墨鱼煮红花肉场、干酪和餐后甜点,价格是六十五法郎,酒水免费。我们在餐馆外边精心布置的餐桌前就坐,这里能够看见停车场。老板娘是一个身材高大、身手敏捷的女人(用卡车司机的话说,她相当于一个十八个轮子的大卡车)。她一个人穿梭于四十多位顾客之间,滴水不漏,每位顾客等待饭菜的时间不超过几分钟。酒菜精致,价格合理,符合公路运输网络的明文规定,这令我们对这样一个小餐馆的效率运作颇感惊奇。世事难料,这个晚上我们也许还要在这家餐馆楼梯的另一头享用晚餐呢!
    吃过午饭,我们匆匆上路。道路开始变得越来越直,也越来越陡了,到了下午两三点钟,我们赶到阿尔卑斯山云雾绕绕的乡村。茂密的森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辽阔的牧场,花斑奶牛星罗棋布地分散在牧场上,又是另一样的风光和景致。星星点点的小村寨在薄雾中时隐时现,家家关门闭户,街道上行人罕见,有些荒凉,给人的感觉是这里的牲畜似乎比人还多。这便是幽深的法兰西,寂静又有点怪异。
    米切尔-布拉斯旅馆与我们先前见到的旅馆大相径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我们在路上所企盼和想象的旅馆是一所较大的乡村建筑,漆黑的屋顶,漆黑的砖墙,古朴、典雅。而这个旅馆则是一座镶有金边玻璃的石建筑,风格非常新颖、现代,透过霭霭的雾气远远望去,似乎是漂浮在山顶上的空中楼阁,仿佛是一艘在云海中抛了锚的大船,远离大地,更像是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更令我们诧异的是,在登记时我们发现,这是这里的最后一间空客房。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在这么一个季节,在这么一个地方,而且也不是周末,旅馆竟然客员爆满!柜台边的姑娘向我们解释说,人们来这里大都是为了散步和观光,她走到窗外的巨大窗帘旁边,向我们耸耸肩以示抱歉,当然,还有美食。
    在这里逗留了几个小时,我们继续前进,又驶过几英里,终于来到拉圭奥罗,我希望得到完美的开塞器的地方。
    拉圭奥罗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小镇,当然有其特殊的商业流通方式。在主干道上,竖立着十几个陈列着刀具的展览橱窗,里面有古典的小刀,“牧羊人的朋友”(一端带着一个难看的长针),为现代妇女而设计的造型优雅、适合于放在手包里的刀(她们用这种刀干什么?;闲时修修指甲?打开情书?防止绅士们的冒犯?)每把刀都有形状各异、令人叹为观止的刀柄——牛角的,红木的,盒形的,乌木的,橄榄木的,还有一些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木头,比如一种豆科植物的木材、蛇木、椰子菠萝木。这里真是一个刀具收藏家的天堂。
    拉圭奥罗刀具工业是由皮埃尔——让-卡尔迈尔开创的,他在一八二九年打造出了第一把拉圭奥罗刀子。我想,在大街上刻着这个家族名字的商店里可能会找到我需要的开塞器。我走进去,在它的陈列柜仔细搜寻,可是除了刀子还是刀子,别的什么都没有。我问柜台后面的妇女,是否能给我看看类似开塞器的东西。这一问题使我迅速陷入窘境,这是任何游客都或迟或早会因为暴露了对当地传统的无知而遭遇到的那种尴尬。首先是那位妇女因惊奇扬起的眉毛,继而是一声轻轻的叹息,最后是说话的语气,都显现出轻蔑和不屑。“开塞器?没有。我们只做刀子。”她话音未落,便转身招呼另一个顾客,对我们不再理睬。那是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抚摸着一把牛排刀,她反复将拇指放在刀刃上查看刀刃是否锋利。最后,她下定决定,向前者点了点头:“我能用它切便宜的肉吗?”她问,无疑,她已经决定要买下它了。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出商店,来到大街上,我要寻找的不仅是开塞器,更是某种我从未尝试过的东西:刀子上带有的经久不散的香味,香味来自刀柄,那是一种野生的普罗旺斯刺柏,纹理细腻,色如蜂蜜。用手摩拳,它就会散发出一股清新的刺柏和荒野灌木的香味。售货员告诉我,“闭上眼睛,深呼吸,你就会感觉到自己在山野中。”他补充说,“不仅如此,这刀子还能有不寻常的优点。刺柏木是一种天然的杀虫剂,你的口袋里装有这么一把刀子,就能让虫子、蝎子和蚂蚁避之不及。”这很合我的心意,一个人行走在这虫着横行的世界上,揣着这么一把刀子,无疑会平添许多勇气和自信。至于我,有这么一把刀子,就不用再担心裤子上有纠缠不休的白蚁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彼得·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