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城(30)

2025-10-09 评论

    在几个灯光雪亮的工作区,正在设计烂泥模型的“参星”后代——将在三年后出现的一种跑车,还有一种旅行车;也在设计第一代“参星”的其他各种类型的车子,这在未来的年月里可能会采用,也可能不用。
    第一代“参星”,只消过一年就要公之于世的汽车,是在设计室的尽头,底下铺着柔软的灰色地毯,上面照着聚光灯。这个模型漆成了天蓝色。布雷特一步步走过去,不由得满腔热血沸腾,这是他为什么要到这儿来的缘故,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会兴奋的。
    那汽车不大,紧凑,狭长,苗条。具有销售计划人员早已称做“底下缩拢、貌似管子”的那种外形,分明是受了导弹设计的影响,显出一副实惠的样子,但也有生气,有派头。车身上有几个特色都是全新的创造。车子上半身望得见四面八方,这在任何汽车里都是别开生面的创举。汽车制造商已经谈了几十年透明车顶,也战战兢兢做过那样的试验,现在“参星”终于收到了同样的效果,但是结构上却不失坚固。在那透明的玻璃车顶里面,又薄又有高度张力的钢骨垂直部件——设计师称为A柱和C柱的——压制得几乎看不出来,在头顶上交错纵横,连接得毫不惹眼。结果是,这间“玻璃暖房”(又一个设计术语,指的是任何汽车的上半身)比老的一种汽车要坚固得多,经过无数次严重的碰撞和翻滚实验,早已证实确是如此。内倾(车顶从垂直面向内倾斜的角度)不大,里边留有宽敞的净空。车子下半身也同样宽敞,在那么小的一辆汽车里,竟是如此宽敞,实在惊人。下半身的设计既漂亮又先进,但并不古怪,因此,无论从上下左右、东西南北来看,“参星”都融成一个悦目的整体。布雷特知道,汽车内部的技术革新跟外表可相颉颃。值得注意的一种,是电子喷油嘴,代替了老的一种化油器。化油器是原始发动机的背时遗物,早该废弃不用了。装在“参星”上那鞋盒一样大小的电子计算机,有许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操纵喷油系统。不过,X设计室里那个模型,并没有装上什么机件。只是一个纤维玻璃外壳,用原来那个泥塑模型浇制而成,但是,即使仔细察看,也很难发觉聚光灯照射下的这辆汽车不是真的。这个模型留在这里,一则是为了跟以后的其他模型作个比较,再则是为了让公司的高级职员参观、检查、提心吊胆、恢复信心。这种信心是重要的。
    股东们的巨额投资,都要靠“参星”一本万利,董事长以下的一切有关人员的前程和名誉,也都要靠“参星”扶摇直上呢。董事会早已批准一亿元作为发展和生产之用,在问世以前,大概还要有几百万元编入预算。
    布雷特回想起来,有一次曾经听到人家把底特律说成“一个赛过拉斯维加斯、赌注下得更大的赌城”。尘世俗念把他的心拉回到实际问题上来,其中一件就是他还没有吃过早点。
    布雷特·迪洛桑多走进设计主任餐室,另外有几个人早已在那里吃早点了。说来真是与众不同,布雷特没有招呼女侍应员点菜,反而闯到厨房里,跟那几个同他很熟的厨师说笑打诨,然后硬要他们做一客烙饼加火腿荷包蛋,这种早点在一般菜单上是从来也没有的。他从厨房里出来,就跟同事们一起,坐在餐室里那张大圆桌边。
    同桌有两个来客,都是洛杉矶设计艺术中心学院的学生。还不到五年前,布雷特·迪洛桑多本人就是从这所学院毕业的。一个学生是个多愁善感的青年,这会儿正用指甲在桌布上画曲线,另一个是个眼睛明亮的十九岁姑娘。
    布雷特往四周扫了一眼,看看大家是不是都在听着他,一边又跟那两个学生把昨天谈开头的话继续谈下去。
    “要是你们到这儿来工作,”他忠告他们说,“你们就该装个头脑过滤器,把前辈要塞给你们的陈腐观念清除掉。”
    “布雷特所谓的前辈,”一个年纪三十出头的设计师,隔着桌子说道,“是指尼克松当选那时年龄已经够得上投票的人。”
    “刚才说话的那个老家伙,”布雷特告诉两个学生,“是我们的罗伯逊先生。他设计的那种出色的家庭轿车,要是装上车辕,前面再驾匹马,那就更妙啦。顺便说一句,他是用鹅毛笔在工资支票上背书的,现在正急着等拿年金养老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瑟·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