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书(87)

2025-10-09 评论

    走过蔬果市场时,他心里想:“所以,第一次读的时候,故事呈现出一个意义,第二次再读时,却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意义。”毫无疑问,第三次或第四次重读耶拉的专栏,都将揭露另一层新意义。尽管耶拉的故事所指涉的东西每一次都不同,但卡利普相信它们都通往同一个目标,他好像在阅读儿童杂志中的猜谜,推开一扇又一扇的门。卡利普心不在焉地穿过市场里的杂乱小巷,很希望此刻置身在别的地方,能够让他把耶拉所有的专栏全部再好好读一遍。
    刚出市场外,他便看见一个收售破烂的人。这个人在人行道上铺了一张大床单,把各式各样的物品放在上面。刚从市场区的污浊吵嚷走出来、满脑子仍想不透的卡利普,顿时被这些物品迷住了:几只弯水管、几张旧唱片、一双黑鞋、一个台灯底座、一支破钳子、一个黑色电话、两条床垫弹簧、一支珠母贝香烟杆、一面停了的壁钟、几张白俄罗斯纸币、一个黄铜水龙头、一尊背着箭囊的罗马女神塑像(月神黛安娜?)、一个画框、一台旧收音机、几个门把、一个糖果盘。
    卡利普一边审视着物品,一边念出它们的名字,一个字一个字刻意发出声来。他觉得这些物品的迷人之处其实不在于物品本身,而在于它们摆放的方式。这些东西在任何一个收破烂的人那里都是稀松平常,但这位老人却把它们四排四列陈列在床单上,仿佛在摆设一个大棋盘。每样物品就如标准的六十四格棋盘上的棋子一样,彼此等距,没有互相碰触。然而,摆设位置的精准和简单看起来却像是偶然,而非刻意。卡利普不禁联想到外文课本中的单词测验,在那些书页上同样有十六个物品的图案,如眼前这样整齐排列,让他用新的语言写下它们的名称。卡利普忍不住想同样跃跃欲试地念出:“水管、唱片、鞋子、钳子……”但让他害怕的是,他清楚地感觉到这些物品还有另外的意义。他瞪着黄铜水龙头,脑中像做单字练习一般想着“黄铜水龙头”,但又兴奋地察觉这水龙头还大可以表示别的意思。床单上的黑色电话,不只是像外文课本中对电话这项物品的解释——“某种常见的仪器,连上线后可使我们与别人通话”——它还暗含着另一层意义,令卡利普兴奋得喘不过气来。
    他如何才能进入这个深层意义的幽暗世界,发掘秘密?此刻他正站在它的入口处,亢奋不已,然而他却怎么也无法跨进第一步。在如梦的侦探小说中,等最终谜底揭晓后,原本藏在层层包裹下的第二层世界顿时豁然开朗,而表面的第一层世界则很快地灰飞烟灭。如梦常常在午夜时分,脸颊鼓着阿拉丁商店里买来的烤鸡豆,向他宣布:“凶手竟然是退休的将军!因为不甘心受到侮辱而实施报复!”卡利普猜想他妻子早已忘光了所有的细节,把充斥全书的英国管家、打火机、餐桌、瓷杯和枪支忘得一干二净,如今她只记得这些物品和人物在秘密世界里所代表的新一层意义。到了这些译文拙劣的小说最后,在头脑清晰的侦探的帮助下,物品重新归位,把如梦带进了新的世界。
    然而,对卡利普而言,这些物品却只能带给他一丝通往新世界的希望。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卡利普仔细端详这位在床单上排列神秘物品的收破烂老人,想从他的脸上读出意义。
    “电话多少钱?”
    “你是买家?”收破烂的老人说,谨慎地开始讨价还价。
    突然被问起自己的身份,卡利普吓了一跳。他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果然,别人视我为某种标志,而不是我本人!”不过,反正他所在乎而想融入的世界并不是眼前这一个,而是耶拉终其一生创造的另一个国度。他意识到,耶拉通过为物品命名以及说故事,在这个世界中筑起了一道道围墙,并藏起钥匙,让自己隐循在其后。收破烂的老人原本满怀希望地亮起了脸,但旋即又恢复刚才的黯淡无光。
    “这是做什么用的?”卡利普指着一个简单的小台灯座。
    “桌脚,”收破烂的说,“不过有些人把它们拿来钉在窗帘杆的两头,也可以当门把用。”来到阿塔图克桥头时,卡利普心里想着:“从现在开始,我只要观察人脸就好。”桥上往来的脸时而闪现一星光彩,在他心中蓦然凸显,像是翻译的图文小说中放大的问号。接着,随着问题的淡去,脸孔也只留下一抹隐约的痕迹。即使他快要得出结论,找出桥上所见的城市景象和脸孔在心中积累的意义之间有何关联,但那终究是误会一场。虽然从市民的脸上,有可能察觉出城市的古老、不幸、它失落的繁华,以及它的忧伤悲苦,但那并不象征着什么精心设计的秘密,而是一种集体的挫败、历史和阴谋。金角湾里铅蓝色的清冷水波,在船只后方拖行着,染上了一抹难看的褐色。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奥尔罕·帕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