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一些图画书汇集起来,这系列冒险故事是描述来自伊斯坦布尔的男孩伯提夫和来自波士顿的彼得,如何一见如故结为莫逆,并且彻头彻尾改变美国的经历。我将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拿给嘉娜看:在彼得的协助下,伯提夫击退一个诈骗的赌棍,那个人靠一套骗来的镜子装备,把整座小镇洗劫一空。接着,伯提夫又借由立誓戒掉扑克牌的镇民帮忙,把那个家伙赶出小镇。当原油从教堂中央泉涌喷出,已经分裂成好几派的镇民当场互相扭打,落入石油大亨或剥削者的圈套;然而彼得一番具凯末尔风范的谈话,却救了大家。他受到伯提夫的西化思潮启发,对众人大谈俗化的概念。不仅如此,当年年轻的伯提夫于火车上遇见在车厢里靠卖报纸为生的爱迪生。他告诉年纪轻轻的爱迪生,光由天使创造而生,因为天使身上被赋予某种神秘的电力;这个关于电力的初始想法,促成爱迪生发明灯泡。
雷夫奇叔叔所有作品中,《铁路英豪》最能强烈反映他的热情与渴望。故事里,彼得和伯提夫协助原住民,倡议建造横贯美国东西部的铁路。这条联结美国东西两岸的铁路堪称国家的命脉,如一九三○年代的土耳其,然而当时许多各有意图的敌对势力,如富国集团、美孚石油或教会的圣职人员,都拒绝让铁路穿过他们的领地;外国敌人如俄国,则以各种手段破坏铁路从业人员的苦心和努力,包括煽动印第安人、教唆工人发动罢工、鼓励年轻人用剃刀和菜刀把火车座椅乱砍一通,与当年伊斯坦布尔兴建通勤火车时如出一辙。
“万一铁路计划失败,”彼得在连环画的对白圆圈中焦急地说:“我们国家的发展会因此萎缩;所谓机遇,将攸关命运。我们一定要奋斗到底!”
从前我很喜欢粗黑体的大号字眼后面,那些塞满对白气球的特大号惊叹号!“小心!”伯提夫会对彼得大喊,警告他闪开,免得被拿刀的恶棍从背后偷袭。“在你背后!”彼得也会对伯提夫喊。伯提夫甚至不必回头,一挥拳,就可击中阻挠盖铁路敌人的下巴。有时,雷夫奇叔叔直接以文字表达,在图画中插入许多方框以和他双腿一样细长的字体,写下诸如“冷不防”或“现在怎么着”,以及“突然之间”等字眼,配上超大惊叹号。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化名穆罕默德的纳希特,应该也会被这个故事吸引才对。
当嘉娜和我读到“书里所写的一切已被我抛诸脑后!”这句话,我们就等着带有惊叹号的句子出现。这句话出自一位致力打击文盲的角色之口,他是在伯提夫和彼得前往其茅屋拜访时说的。他对自己失败的一生失望透顶,因而离群索居。
在这些书里,心地善良的美国人都是金发,脸上有雀斑,坏人则长了一张歪嘴;每个人都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道谢,秃鹰总是把尸体叼走撕裂而食,仙人掌的汁液都可以让即将渴死的人获救。当我发现嘉娜对这些千篇一律的内容已经不感兴趣,便赶紧打起精神。
我并没有陷入幻想,以为能成为另一个纳希特,展开新人生(41),反而告诉自己最好纠正嘉娜虚妄的幻梦。现在的她,正感伤地看着纳希特的中学成绩单,还有他身份证上的照片。这时玫瑰蕾突然走进屋里,就像雷夫奇叔叔出马帮助被厄运和逆境所困的角色时,插入一个写着“冷不防”字样的方框一样,通知我们,她的父亲正等着见我们。
对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我完全没有概念,连要以何种方式更接近嘉娜都毫无头绪。跨出这座纪念穆罕默德在纳希特时期的博物馆时,我直觉地产生两个念头:我想远离这个场景,还有,我想成为纳希特。
稍晚,妙医师和我沿着他的庄园漫步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很慷慨地提供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要我从中选择,两者我都想要。这实在相当巧合,身为人父者似乎都知道儿子的脑袋里在想什么,仿佛拥有无穷记忆力、能把一切事情仔细记载下来的万物主宰。事实上,他们只是把自己无法实现的热望,投射在儿子或让他们想起儿子的陌生人身上。这件事就是如此这般。
我早就推断,一旦参观了博物馆,妙医师会希望我们两人一起散步,好好谈谈。我们沿着田边走着,麦子在微风中摆动;我们还穿过休耕地,几头牛羊正低头轻轻嗅着苹果树下稀疏的牧草,树上的果实还很小,尚未成熟。妙医师也领我去瞧被钱鼠凿通的洞穴,让我去看野猪留下的足迹,并对我解说一种叫做“鸫”的鸣禽在从镇上南郊飞向果园时,只要看到它们不规则拍动的微小翅膀,就可指认出来。他还讲了许多、许多事,声音中透着几分指导的味道、几分耐性,而且流露慈爱的神情。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奥尔罕·帕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