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尔逊太太跟在我身后,坐回到那个可怜的农夫面前,那农夫好像是被痛苦压趴了。皮尔逊太太示意我不要出声,因为病人睡着了。我搬了把椅子,坐在一个角落里,直等到雷雨过去。
在我静坐在一旁的时候,我看见她不时地站起身来,走到床前,然后悄声细气地跟农夫说点什么。农夫的一个孩子被我搂在怀里,他告诉我说,自从他母亲病倒之后,皮尔逊太太每天晚上都要来,有时候还在这儿过夜。她在行修女的看护善事。这里只有一个她这样的人。此外还有的就是惟一的一个笨蛋医生。“她是布里吉特玫瑰花,”那孩子悄悄地对我说道,“难道您不认识她?”
“不认识,”我也悄声回答他说,“你们为什么这么叫她?”他回答我说这他一点也不清楚,也许是因为她因贞洁美德而被授予过玫瑰花冠的缘故,所以才得了这么个美称。
这时候,皮尔逊太太已不戴面纱了,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的面貌。当那孩子离开我怀里的时候,我抬起头来。她正站在床边,手里端着一个杯子,递给那个已醒转来的农妇。我觉得皮尔逊太太面色苍白,略显瘦削,头发是金色中带有铅灰色的。她不是个标准的美人儿。我怎么说才确切呢?她的那双又大又黑的眼睛在注视着病妇的眼睛,而那个垂死的可怜女人也在看着她。在这种慈善好施和感恩戴德之间的简单交流之中,有着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
雨又下大了。荒无人迹的田野上笼罩着一片深沉的黑暗,时不时地被一声炸雷闪电划破。雷雨大作,狂风怒吼,大自然在茅屋顶上肆虐,同小屋内的虔诚寂静形成强烈反差,更增添了神圣感,给我所亲眼目睹的这一场面以奇特、威严、庄重。我望着那张破旧病榻,望着那雨水在流淌的窗玻璃,望着那被暴风雨压下来的浓烟,望着那位颓丧木然的农夫以及吓得发傻的孩子们,望着屋外那天公发怒,冲向一个濒临死亡的女人。正是在这一切之中,我看见了这个温柔苍白的女子蹑手蹑脚地走来走去,耐心地、一刻不停地在干着她的善行义举,对一切全都置之度外,不在意那狂风暴雨,不在意我们的在场,不在意自己的勇气,只知道别人在需要她。我觉得在这种安详义举之中,除了那万里无云的晴空之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与之相媲美的。她简直是个超凡入圣的人,周围是一片恐怖在笼罩着她,但她却一刻也没怀疑过她的上帝。
“这个女人到底是什么人广我在琢磨,“她从哪里来?她来这儿有多久了?她早就来这儿了,因为大家还记得她少女时获得过玫瑰花冠。我怎么就一点儿也没听人说起过她呢?这么晚了,她独自来到这间茅屋草舍?她那儿不再有危险了,所以她又到别处来寻找危险?是的,在暴风骤雨中,穿过森林,越过山岗,她衣着简朴,脸罩面纱,独自穿行,去过自己生活中缺少的那种生活,端着易碎的小杯伺候病人,途中还要抗弄一番她的小山羊。她正是迈着这安静而平稳的步子走向自己的死亡。当我花天酒地的时候,她却在这山谷中做着这些善事。她想必是在此地诞生的,人们将会把她葬在墓地一隅,葬在我慈父的身旁。这个默默无闻的女子将这样死去。谁也没谈起这个女人,而关于她,孩子们只会问您:“您难道不认识她?”
我无法描述我当时的感受。我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角落里,我呼吸紧迫,浑身发颤,我觉得,假使我试图去帮她一把,假使我伸手去接一下她,让她少走一步,我都会是在亵渎,在触摸圣器。
暴雨下了有近两个钟头。当雨停了的时候,病妇从床上坐起,开始说道感觉好多了,吃的药挺管用的。孩子们立即奔到床前,瞪大着既忧虑又高兴的眼睛看着他们的母亲,并抓住皮尔逊太太的衣裙不放。
“我对此深信不疑,”坐在原地一动不动的农夫说道,“我们请人做了一个弥撒,可没少花钱呀!”
听见他那粗鄙愚蠢的话,我便看了皮尔逊太太一眼。她眼圈发黑,面色苍白,身子站不直,这一切清楚地表明她已疲惫不堪,因为熬夜而精疲力竭了。“啊!我可怜的男人呀,”病妇说道,“愿上帝把钱还你!”
我再也坐不住了。我站起身来,仿佛被这些粗鄙的人的蠢话激怒了。他们把一位天使的善行归功于他们的乡村教士的俚各。我正准备对他们的不知好歹给予痛斥,让他们无地自容,但皮尔逊太太已把农妇的一个孩子抱在了怀里,微笑着对他说道: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尔弗里·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