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12)

2025-10-09 评论

    那小狗一跃而上,前腿抱着驾校老师的膝盖,脑袋歪到一边撒起野来,仿佛那膝盖是只母狗。驾校老师臊得脸都红了,因为他受过奥地利教育。我的宝贝儿子放声大笑,谁也没来。我的小姑娘,我这宝贝儿子是拿这姆采克和膝盖寻开心哩I因为他自己也常常把姆采克抱到膝盖上,姆采克也把他的膝盖当做母狗来寻欢作乐。他挨了一顿揍。我儿子和姆采克都挨了一顿揍。你别看他门门功课得4分,可还真有不少鬼名堂哩!如今跟你讲点儿更开心的事情吧,我的小姑娘,我为什么要讲呢?是想让你知道,我把谁托付给了你……当我爸爸在日德尼采死去时,为了不让你外婆感到寂寞,便让我这宝贝儿子去那里上了一年中学,可他到期中,德育得了个3分,还有六门功课不及格,留级了。这个德育3分是怎么得来的呢?因为他们有位名叫克纽乌列克的德语老师,长得像皇帝身边的宰相,我儿子当时因受罚而不得不坐在第一排条凳上,前面是带有插入式小抽屉的小课桌,课桌上有个墨水台,克纽乌列克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给学生们讲冠词的变化及用法。我儿子发现从老师那没扣上的裤子前开口露出了一根白带子。
    老师走着走着,在我儿子的座位旁边停了下来,我儿子想;要干就得快,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他悄悄拽开一点儿抽屉,将白带子卡在里面然后关好抽屉,用膝盖顶得死死的,等着那克纽乌列克老师拿着那本打开的德语课本再往窗子那边走去。可是走不了啦!刹那间,那老师用全身的力气一拽,裤前开门撕破了,扣子棚了窗子口。老师站在那儿,望着我儿子那顶着抽屉的膝盖和那根牢牢卡在课桌里的带子……于是我儿子的德育便得了3分。当然,小姑娘,今天听起来觉得好笑,今天我把这事儿看做是你那位从小就有不少花花点子的丈夫的一种好预兆。
    可在那时候,当我兄弟波普有保留地告诉我这件事时,我都急哭了!那时候我把心都操碎了哩!可如今,你也看得见,我看他变好了点儿。喏,小姑娘,我儿子就这样在布尔诺上了一年学,也外婆宁可一个人过着孤独的日子也觉得比跟这个外孙在一起好。他跟街上的孩子玩在一起,用于菊苣根粉的包装纸把孩子们的脸蛋儿染上彩色。有时又把那些孩子关到刚完工的新楼房里而把房门把儿扔掉让他们出不来,结果吓得他们得了急惊风。他有时还把外婆的玉米粒弄出去、实际上是偷出去撒得前厅满地都是,惹得看门的人想跟外婆告状。万灵节那天,他拿着一个燃着的火把站在敞开的窗口,烧着了外婆的窗帘,他还开心极了。……可是他上完学回来却没有成绩单,说是还没弄好,以后会邮寄来;后来又说这份成绩单跟别的成绩单一起遭火灾烧掉了,因为他们的化学教室发生爆炸,着了火……弗朗茨因便给他们中学的校长办公室写了一封信,说他儿子的成绩单丢了,请求他们补发一份,好让他回到宁城可以继续去上中学,于是在新学年开始的前夕,学校寄来了那份成绩单的副本,上面写着我儿子有六门功课不及格,操行分也不好。这时,我丈夫突然想起,那份成绩单准在我儿子从布尔诺提回来的那口箱子里,于是我们便有了两份成绩通知单。”
    我婆婆给我讲这些情况的神气,仿佛他儿子、我今天的丈夫得了什么奖励似的。我丈夫在向我讲述他的事情时,也跟他妈妈讲他一样;总是讲的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总是讲的一个千了很不光彩事情的人!可是他们俩,不管是我丈夫还是他妈妈给我讲述时那神情,只差点儿没欢呼起来。这大概是因为在布尔诺、在日德尼采当时那些孩子还夸奖了我丈夫的缘故。他们总是用最好的言词来谈论他:“哟,上帝啊!你可真够损的!”我丈夫在向我讲起这些时,可骄傲啦,为他的朋友们对他的夸奖而激动得热泪盈眶……我终于下定决心,有生以来第一次集中洗了一大堆衣服,我丈夫用一天备用假,不是说我病了,就是说我们又有一次婚礼,或者家里在打离婚或死了人。我甚至很高兴他帮我浸湿了衣服,帮我在院子里拉上晾衣服的绳子,一大早便帮我生起了洗衣房的锅炉,这是他最拿手的,他怎么也看不够洗衣房锅炉下的熊熊焰火。我先将我的衣服放进了瑞典洗衣机里,我丈夫穿过院子,走进我们的住房,把那里的炉子也生着了,我真高兴他成了我的司炉工。他微笑着,对我、更确切地说是对他自己讲述着,给我介绍经验,竭力向我说明写作实际上一点也不难,只需要有决心写出那最初的几行字的一股子鲁莽劲儿,然后就像拆旧毛衣一样快得很:“你知道,我亲爱的,”他站在我上方,消失在从大锅里冒出的蒸汽之中,“我没有写作室,沃拉吉米尔没有画室,可是我们俩有勇气将我们所在的一切地方都当做工作室。我要是有勇气,也可能将我的打字机搬到小酒馆去写作,我甚至可以在电车上写作。可是我跟沃拉吉米尔一样有把握地认为我要写的内容跑不了,它一直伴随着我,我走到哪儿都在写作,只不过我是先将一切写进脑子里,然后给人们讲述一遍,让我验证一下,看看我写的东西有没有分量,能不能抓住人们的心。要是在那洒满酒水的桌子边有人表示出对我讲的东西并不感兴趣,我便暗自说:‘啊呀!小伙子,这大概不对味儿!”’我丈夫就这么一个劲儿地说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奥尔罕·帕慕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