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桑觉寺(41)!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几个字啊,凯瑟琳心里兴奋到了极点。她简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说话都平静不下来,人家这样赏脸来请她!这样热情地请她做伴!一切是那样体面,那样令人欣慰,眼前的一切喜悦,未来的一切希望。通通包含在其中。凯瑟琳迫不及待地接受了邀请,只提了一个保留条件。要得到爸爸妈妈的允许。“我马上就给家里写信,”她说,“他们要是不反对的话,我敢说他们不会反对——”
蒂尔尼将军曾到普尔蒂尼街拜访过凯瑟琳的贵友,艾伦夫妇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因而他同样感到十分乐观。“既然艾伦夫妇都同意你去,”他说,“别人也会通情达理的”。
蒂尔尼小姐虽说比较温和,但是帮起腔来还是十分恳切。不一会儿工夫。事情已经谈妥,只等富勒顿方面批准。
这一上午的事情,使凯瑟琳心里尝到了悬虑、放心和失望的种种滋味,可是现在却安然沉浸在万分的喜悦之中。她带着欣喜若狂的心情,满脑子想着亨利,满嘴巴念叨着诺桑觉寺(41),急火火地往家写信。莫兰夫妇已经把女儿交给了朋友,相信他们都很谨慎。觉得在他们眼皮下结成的友谊肯定是正当的,于是便让原邮班捎来回信,欣然同意女儿去格洛斯特郡做客。这个恩惠虽说并未超出凯瑟琳的期望,但却使她百分之百地相信。她在亲朋与运气,境况与机遇上,比任何人都得天独厚。仿佛一切因素都在协力成全她似的。最初,承蒙她的朋友艾伦夫妇的美意,她接触了这些场面,尝到了各式各样的乐趣。她的每一种情感,每一种喜爱,都得到了愉快的报偿。她不管喜欢哪一个人,都能与其建立起亲密的友谊。伊莎贝拉对她的厚爱将以姑嫂关系固定下来。她最希望赢得蒂尔尼一家的垂爱,而蒂尔尼家则出乎意料地采取这个措施,致使他们的密切关系得以继续下去。她要成为他们的佳宾,跟她最喜欢接近的人在同一幢房子里住上几个星期。这还不算,这房子还是座寺院!她喜爱古老的建筑仅次于喜爱亨利·蒂尔尼。当她不想蒂尔尼的时候,古堡和寺院通常构成她梦幻中最有魅力的东西。几星期来,她一直心驰神往地希望能到那些古堡的壁垒高塔,或是寺院的回廊去看一看,考察考察,只要能去逛上一个钟头就不错了,希望再大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事情居然就要发生了。她要见到的不是一般的住宅、府第、邸宅、庄园、宫廷、别墅,诺桑觉偏巧是个寺院,她要住到寺院里去。每天要接触潮湿的长廊、狭小的密室、倾圮的小教堂,她还情不自禁地希望听到一些沿袭已久的传说,见到一些关于一位不幸修女的可怕记录。
令人惊奇的是。她的朋友们似乎并不因为有这样的家,而感到洋洋得意。他们一想到自己的家,总是表现得那样谦恭。这一点只有早先的习惯力量能够加以解释。他们出身贵门,却不恃贵骄人。住宅的优越和身的优越一样,对他们都算不了什么。
凯瑟琳急切地问了蒂尔尼小姐许多问题。但是她思想过于活跃,蒂尔尼小姐回答了这些询问之后,她对诺桑觉寺(41)的了解几乎不比以前更清楚,她还只是笼统地知道:该寺在宗教改革时期本是个财产富足的女修道院,改革运动消亡后落到蒂尔尼家族的一位远祖手里;过去的建筑有很大一部分保留下来,构成目前住宅的一部分,其余部分都倾圮了;寺院坐落在一道峡谷的低处,东面和北面存渐起的栎树林作屏樟。
凯瑟琳心里喜气洋洋的,她简直没有意识到:都过去两三天了,而她同伊莎贝拉的见面时间,总共还不到几分钟。一天早晨,她陪着艾伦太太在矿泉厅溜达,正找不到话说,也听不到艾伦太太说话,这时候她才察觉到这个问题,便渴望同伊莎贝拉聊聊天。她刚渴望了不到五分钟,她那渴望的对象便出现了。她的朋友请她秘密商量点事,把她领到座位上。她们在两道门间的一条长凳上坐下,从这里可以清清楚楚地望见走进两道门的每个人。随后,伊莎贝拉说道:“这是我最喜欢的位置,有多僻静。”
凯瑟琳发现,伊莎贝拉的目光总是注视着这道或那道门,像是急着等人似的。凯瑟琳记起伊莎贝拉以前常常瞎说她狡黠,心想现在何不乘机当真露一手,于是乐呵呵地说道:“不要着急,伊莎贝拉,詹姆斯马上就来。”
“去!我的好宝贝,”伊莎贝拉回道,“别以为我是个傻瓜,总想成天价把他挎在胳臂上。一天到晚粘在一起,有多难看,那真要变成人家的笑料了。这么说,你要去诺桑觉寺(41)啦!这真是好极了。我听说.那是英国最美的古迹之一。我期望听到你最详细的描绘。”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简·奥斯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