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桑觉寺(75)

2025-10-09 评论

  将军一听给吓坏了。他带着诧异的神气提出了艾伦的名字。索普说,他在这件事上也搞错了。他相信艾伦夫妇和他们做了那么多年邻居,早就知道他们的底细了。再说,他还认识那个将来要继承富勒顿产业的青年。将军不必再听了。除了自己以外,他几乎对每个人都感到恼怒,第二天便动身回到诺桑觉寺(75),而他在那里的所作所为,诸位已经见识过了。
  当时,亨利可能将这些事实经过叙说多少?这些事实中,亨利有多少是听他父亲说的?哪些间题是他自己推测的?哪一部分还需要等詹姆斯来信才能说明?我把这些间题统统留给聪明的读者去做裁夺。为了使读者看起方便,我把这些材料串到了一起,请读者也给我个方便,自己再去把它们拆开吧。无论如何,凯瑟琳听到的情况够多了,觉得自己先前猜疑将军谋杀或是监禁他的妻子,实在并没有侮辱他的人格,也没有夸大他的残暴。
  亨利在讲述他父亲的这些事情时,几乎就像当初他听到这些事时一样令人可怜。当他迫不得已暴露了他父亲的那句器量狭窄的劝告时,他不由得羞红了脸。他们父子俩在诺桑觉寺(75)的谈话不客气极了。亨利听说凯瑟琳受到了亏待,领会了他父亲的意图,还着表示认从,这时他公然大胆地表示了自己的愤慨。本来,家里的一切平常事情,将军向来是一个人说了算的。他只以为他的话别人顶多心里不同意,从没想到有人敢把违抗的意愿说出口。他儿子的反抗由于受到理智和良心的驱使,变得十分坚决,真让他无法容忍。在这件事上,将军的发怒虽定会使亨利感到震惊,但却吓不倒他,而他之所以能这样坚定不移,那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他觉得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感情上,他都对莫兰小姐负有义务。他还相信,他父亲指示他赢取的那颗心现在已经属于他的了,用拙劣的手段取消默许过的事,因为无理的恼怒而撤回命令,这些都动摇不了他对凯瑟琳的忠诚,也不会影响他由于忠诚而立定的决心。
  亨利毅然拒绝陪他父亲去赫里福德郡,因为这个约会是为了赶走凯瑟琳而临时订下的。亨利还毅然宣布,他要向凯瑟琳求婚。将军气得大发雷霆,两人在骇人听闻的争执中分了手。亨利内心.十分激动,本要几个钟头才能镇定下来,但他马上回到伍德斯顿,第二天下午便动身往富勒顿来了。

  当蒂尔尼先生请求莫兰夫妇同意他和凯瑟琳结婚时,夫妇俩起初感到万分惊讶。他们从没想到这两个人会相爱,然而凯瑟琳被人爱上毕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此他们很快便产生了一种得意的自豪感,只觉得心里十分高兴,十分激动。就他们自己来说,他们丝毫也不反对这门亲事。亨利举止可爱,富有见识,这是明摆着的优点。他们从没听见有人说过他的坏话,也不认为有人会说他的坏话。他们与他从没相处过,但是不需要什么证明,只凭好感便相信了他的人格。"凯瑟琳是个小马虎,可不会理家呀,"做母亲的事先警告说。可是马上又安慰道:实践实践就会啦。
  简而言之,只有一个障碍要提出来,这个障碍不除掉,莫兰夫妇是不会答应订婚的。他们在脾气上是温和的,但在原则上却是坚定不移的。亨利的父亲既然明确发话反对两家结亲,他们也就不能鼓励这门亲事。他们没有那么高雅,不会装模作样地规定:将军非得亲自出来求亲,或者诚心诚意地表示赞成。但是,对方必须给个像样的同意,他们相信将军不会长期拒绝下去,一旦取得他的同意,他们马上就会答应这门婚事。他们只要求将军表示个同意。他们不希求,也没有权利要他的钱。根据结婚分授财产的规定,他儿子终究会得到一笔十分可观的财产。他目前的收人也足以自养,而且还能过得很舒适。无论从什么经济观点来看,这都是他们的女儿难得高攀的一门婚事。
  两个青年人对这样一个决定并不感到惊奇。他们只是伤心,遗莫兰夫妇就从不追问。他们心肠太软,不会逼着女儿作出任何许诺。当时,他们明知凯瑟琳常常有信,但是每次来信的时候,他们总要把脸扭开。
  在如此恩爱弥笃的情况下,亨利和凯瑟琳对他们的最终喜事一定心急如火,凡是爱他们的人也一定十分着急。但是,这种焦虑恐怕不会传染到读者们的心里,诸位一看故事给压缩得只剩这么几页了,就明白我们正在一起向着皆大欢喜的目标迈进。唯一的疑问就是:他们如何才能早日结婚?将军那样的脾气,什么情况才能让他回心转意?原来,促成两个青年人结合的,主要是这样一件事:那年夏天,将军的女儿嫁给了一个有钱有势的男人。将军遇上这光耀门庭的喜事,顿时变得兴高采烈起来,埃丽诺不等他恢复常态,便趁机求他宽恕了亨利,批准他"爱做傻瓜就尽管去做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简·奥斯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