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马香车(52)

2025-10-09 评论


    那名青年带着歉意道:“对不起,哥子,四十八斤,只系指刀柄,刀头在外,全部加起来,应该是九十六斤才对。”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接着,那名青年便将一支大刀在手中舞弄起来。一支九十六斤的大刀,在那青年手上,指东划西,反盘正旋,轻如无物,众人瞧至精彩,均不禁忘情喊好不已。

    罗大成也看得很火神,武扬忽然将他一拉,轻声道:“走吧。”

    罗大成低低说道:“瞧得好好的,走哪儿去?多看一会儿不行么,”

    武扬微微摇头,以目示意,罗大成知道其中走有别故。于是不再说什么。跟着向人群外边挤出。

    走出人群,忍不住悄声道:“武兄难道有什么一发现不成?”

    武扬四下溜了一眼,边走边答道:“假如小弟没商走眼,小弟敢说里面这一群绝非真正的江湖郎中,同时,小弟还有个预感……”

    罗大成惑然道:“什么预感?”

    武扬微微一笑道:“既有这批人,我们邛来之行大概可以取消了!”

    第二天,西校场上卖“大补丸”的那一群,仍在照卖不误,但在离西校场不远的一座药王庙前,却另外出现一帮以同样方式推销“万应膏”的江湖艺人。

    另外的这一群,人数只有四五名,一对老年夫妻。两各健壮少年,一名愣头愣脑的小厮。

    “万应膏”与“大补丸”究竟哪一种药灵验,只有天知道,不过,如论两帮艺人之功夫,却是后来居上!

    由于药王庙去西校场仅一街之隔,药王庙前有人打对台的消息,马上传人这边推销药丸的一帮人耳中。

    这边场子上,那名蓝衣老者扭头朝身后一名青年人眼色一丢,那名青年人立即悄然退出场外。

    不一会,那名青年人去而复返,脸上带回一片兴奋之色,他走到老者身边,不知低声说了几句什么话,蓝衣老者一面听,一面不住的点头,眉宇间也油然浮现出一抹激神色。

    这一天,两帮江湖艺人均是草草收场。

    由蓝衣老者带头的一帮歇在悦来老栈,药王庙前推销万应膏的那一帮似乎境遇较差,收场后便就近在药王庙中住了下来。

    掌灯时分,当药王庙中那一群正团聚在西厢一盏昏暗油灯下,默默扒着咸菜泡饭时,庙门口忽然出现一老一少。

    老者年约五句上下,国字脸,三络须,神态稳重,衣帽光鲜,似为大户人家之西席先生。少年年约十四五,眉目甚为清秀,肩背青布塔兜,手提水烟袋,模样像个跟班的小厮。

    不过,如在暗中加以观察,当不难发现这一老一少,实即日间西校场上,推销丸药的那名蓝衣老者和那名青衣少女之化身!

    老少二人走进药王庙,老者眼光一扫,随即领着那名小厮向破落的西厢走过来。

    西厢中那对年老的夫妇见有贵客光临,一时间窘迫万分,匆匆放下饭碗,直起身体来双手在衣摆上搓了又搓,抱拳不是,打躬又不是,慑喏着,竟然不知如何表达他们对这一老一少的欢迎才好。

    倒是造访的那位蓝衣夫子有点大家气派,这时摆摆手,和悦地说道:“大家都不必客气,两位访继续用餐,忙也不忙在一时,有话吃完饭慢慢再说不迟……”

    老夫妻俩无可推辞,只好匆匆将剩饭端起又扒了两口,然后将饭碗交给那名楞小子放去一边。

    这间残破的厢房中,连桌椅都没有一张,当然更谈不上们来客献烟奉茗那一套了。

    那位由蓝衣老老化装而来的夫子自小厮手中接过水烟袋,吹燃纸捻子,吓鸣唱的吸了两口烟。接着抬起头来,将纸捻子插炼,一面喷着烟,一面向那名卖艺老人指着身旁那两名少年问道:“这两位老弟是-一?”

    老艺人拘谨而不定地躬了躬身于道:“是老汉的两名远房侄孙。”

    那位伪装的夫子淡淡说道:“老夫尚以为是令高足,晤,不错,不错,日间老夫适由此地路过,两位老弟的武艺果然出色……“老艺人连忙赔笑逊谢道:“哪里,哪里,老爷子太夸奖了,这两个孩子,幼失估恃;由老汉夫妇收在膝下,至七八岁时,忽为一名游方僧人看中,说要带去五台山传授他俩武艺,愚夫妇是时适感生计不易,便任由那位僧人将他们俩带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慕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