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把头一抬,两道白而且长的寿眉微耸,闪电也似的眼光,似乎向自己掠了一下,又笑道:“祸福只在一念,鱼儿自愿上钩,老夫有什么办法?”
随即从钩丝上取下鱼,提着看了一眼,又自言自语道:“看你外表倒不错,只不知道值不值得老夫下手!”说着,一手提鱼,一手把钓竿向肩上一倚,掉头径去。
诸葛钊在舱里看得分明,不由匆匆赶到船头上高叫:“老丈慢走,小可有话请教。”
谁知那老人好像聋子一般,听也不听,仍循着江岸前行,转眼便要走人一片疏林之中。他心中一急,便也不顾风雪,赶紧上了江岸向前奔去。
船上艄公看见,惊道:“相公那里去?”
请葛钊只掉头说了两句:“我遇见相熟的老前辈,不等我回来不要开船。”
不等艄公答话又追了上去,似乎听见老者说了一句:“娃儿家,信口胡说,真不害羞。”便被大树遮住目光,不能看见。
等他赶进疏林,已不见老人踪迹,再看足下,忽然发现一行草鞋足印,便顺着鞋印寻去。
他看着地下鞋印走着,一口气赶出了二三里路,出林已远,却始终不见老人形影,但是地下鞋印仍然未绝,看看走到一座小山脚下,那鞋印顺着一条小路直上山去,到了山顶,又转下山,顺着山坡,沿着一道小溪,直上一座二尺来宽的石梁。
走到这里,天色已是将晚,身上又被雪打湿了一层,心中气一馁,不由踌躇不前,正待转身回去,猛又听得石梁那边山崖上,又是一阵哈哈大笑道:“娃儿家,到底不成器,没有耐性。”
不由又激起前行之念,不顾一切,迫过石梁,又有一条陡坡,斜转到山侧那边去,似乎可通崖上,鞋印也依稀可辨,只是路颇崎岖,又盖着一层积雪,很难上去,所好曾习武功,略解内家轻身提气之法,自问还可以勉强上去,便把呼吸调匀,提着一口气,看准鞋印,一路飞踪而上。
转过山侧,离开崖上,还有两三丈高,山势更形险峻,不但路迹已泯,连着脚都不容易。他略为喘息了一下,把长衣卷起掖在腰间丝绦上,手足并用,又翻了上去,好不容易才到崖上,已是浑身大汗,手足却冻得发麻,山风一吹,脸如刀割。
那时,雪势虽然略止,天色已经大黑,不但不见那老人,连地下的草鞋痕迹也没有了,不由心下着慌,顺着崖角转过去。又是一条小道,可以直上山顶。所好路巳平坦得多,又是背风一面,无甚积雪,比较好走得多。
等他喘着气一路走上山顶,一看仍无人迹,心中更急,便在雪地里跪下来,虔心祷祝道:“弟子诸葛钊,因大乱将临,心向仙侠,一直访道,以便将来救世济民。不想在此得遇仙踪,倘蒙不弃愚鲁,尚请再现仙颜,指示迷途。”
话犹未了,他正直挺挺跪在雪地下,猛然听旁边老松树上,有人冷笑道:“好没出息的东西,既想学点什么,人家已经露了脸,不会寻上门去吗?只跪在这里做矮人捣鬼有什么用处。这是老柳,要是我,真不要你这脓包货了。”
说着,一声长啸,山鸣谷应,树颠好似大鸟一样,飞起一物,随着臂声摇曳而去。
堵葛钊一听语气,知道有人在暗中指示,虽非所见老人,也决无恶意,跪在地下又拜谢一番,立起来一看,天色全暗,所幸雪光反映,尚可辨认山势高下。
再仔细一看,存身之处在崖下仰面看来,原是一座高峰,此刻得见全貌却又不同,原来那是一条大岭,绵亘很长,便从岭脊上向前走去,又走了一会,大雪虽停,北风吹进,寒冷却受不得。
脸和手臂固然冻得发麻,内里汗湿的衣服,更冷得好似冰雪一样,不由的有点抖颤,正在撑持着走着,忽见巅侧山下,有一两点灯光闪烁不定。
他精神一振作,寒意顿消,便打算向灯光走去,只苦于灯光在崖下,山势又高,黑夜之间,更莫辨路径,不由心中又急,自己盘算了一会,决计不顾一切,觅路下岭,便趁着寒星映雪微光,摸索着向灯光隐现的方向走去。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诸葛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