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引(233)

2025-10-09 评论


    法本禅师道:“教遵师兄之命。”

    这时“紫衣无影”褚神风跃身上前,道:“你我志同道不合,不如分着两路,免得心有芥蒂。”

    法慧上人微笑道:“褚檀樾既有此意,老纳也不好勉强。”

    褚神风大笑道:“那么后会有期!李少侠,我们走!”

    李仲华当即与法慧上人等人告辞。

    五人走出大怫守后上劲往大理奔驰而去。

    &&&明月在天,树影铺地,三鼓时分,五人已自赶抵大理郊外,此刻城门己闭,五人越城而入,投在下关一家客栈内。

    翌晨,金轮乍涌之际李仲华独自一人徜徉漫步,穿在熙攘菜市人群之中,缓缓走去。

    大理居滇西,当康滇交通要冲,上关与下关分据南北,商贾络绎,而下关尤盛,为大理城精华所在。

    每逢春季之“渔潭会”为贸易盛会,一如江南当圩赶集,人山人海,五光十色,惜时已过。

    城倚点苍山,面临弥海,地势海拔二千公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湖光山色,风景秀丽,不逊于昆明。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弥海月。”称为大理四景,点苍山盛产大理石,着称于世。

    李仲华怀着舒畅的心情,观赏大理街景及汉苗杂处朴实不欺之交易。

    一踏出城外,凝目望去,不禁目旷神怡,弥海风光,一览无遗,波光万顿,一碧无际,毫不逊色于五百里滇池。

    海旁妇女濯衣,白足如雪,孩童逐水为嬉,叫嚣为乐,此乐天氏之民,无愁无挂。

    弥海居大理城东,长九十里,广十里至二十里,因其形如耳,故又名弥水。

    源出弥源县,沥山间巨流,而成巨浸,绕大理城西南流,会于漾濞江,波涛万顷,澄泓一色,饶鱼虾之利。

    海西傍依点苍山,层峦苍翠,古木荫森,湖光山色,风景极佳。

    李仲华漫步于洱海岸旁,公瑾玉面,惆傥潇洒,濯衣少女不时偷觑,私心欣羡,窃窃耳语后又响起一片娇脆笑声。

    他见海旁筑有飞檐方亭,下有砖石为基,由十方石堤伸入,不禁向石堤走去。

    他日来满腔忧烦,为此如梦水光山色,洗涤一净,不禁沉浮其中。

    同行四人各自为政,外出踩探戴云山行踪,及正邪各派举措,分可不易惹人耳目,招致疑心?李仲华却认为浮生得偷几日闲,趁机览赏洱海风光,然后再去崇圣寺。

    海风扑面有种夹凉清新感觉,他负手长立,沉浸良久才往回走去。

    忽见城垣之下有数条人影疾逾飘风般,绕向城北扑去,不禁一怔!暗道:“大白天里,他们不避耳目,不掩蔽形迹,一定是有甚么急事,所去方向,又是崇圣寺。”

    心中一动,身如行云流水般跟迹而去。

    只见前面数人已扑进一片疏林,李仲华绕向林侧,轻轻蹑入,忽听十数丈外林中传出隅喝低语声。

    他尽量避免生起衣袂飘风之声,捉住襟角,电闪而前,藏在一株之后,探目望去,胸中不由大震。

    原来是“翻天掌”燕雷,看神情他早在林中等候数人。

    这数人中发现有燕鸿及副堡主“阴阳手”孔穰,其他四人则不知姓名。

    李仲华不由怒从眉梢,恨不得冲了出去,擒住燕鸿问他为甚么对自己面狠心毒,无奈想听听他们有什么异谋,暂且按捺下去。

    只见燕雷抚髯长叹道:“本堡多年经营,燕某曩苦行事慎思而动,虽然本堡毁成瓦砾,个中秘密尚未戮破,但为何冯丽芬知情?令人迷惑难解?”

    燕鸿道:“这必是李仲华及邬七脱困地穴,随口宣扬!被冯丽芬风闻得知。”

    “不然!”燕雷摇首,面色凝重道:“冯丽芬之父死于地穴多年,已成枯骨,邬七、李仲华何以得知是冯丽芬之父?何况穴中尸骨不下百具,看来为父将成众矢之的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武陵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