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既定,遂催舟直赴“马迹山”而去。
这“马迹山”,坐落太湖之中,四面皆水,岩壁间马迹隐然,相传是秦始皇游幸时,马蹄所践。
田翠翠既有“月华朗处降仙人‘之语,自然是约独孤策前来相会。
但独孤策为了预先察看地势,竟提前于黄昏时分,便赶到了“马迹山‘下。
如今正是元宵前夕,良辰美景,应该游人极多,但独孤策却发觉湖中绝少游船,尤其在这“马迹山”左近更是毫无人迹。
夕阳在山,云红似血,万顷湖水,齐映奇光,仿佛这名闻天下的灵景奥区之间,竟笼罩了一层杀气!
独孤策博览群书,也略为懂得一些望气之术,一见这种悲惨景色,心中警觉立生,暗忖:
今夜必须特殊谨慎,千万莫如“括苍山”那般,又复糊里糊涂地,坠入风流劫数!
将船拢岸,岸上阒然无人,独孤策索性右绕数丈,把自己所乘小舟,藏在芦苇丛中,再行飘身登陆。
马迹山范围不小,独孤策也弄不清“绿衣幽灵”田翠翠究竟是约自己在何处相会?遂沿岸缓步,一面眺览日落之前的无边百变云光,一面观赏岩壁之间那些状若马蹄的圆形洞穴。
夕阳已落,夜色四起,湖面上忽然有人作歌,并有一点舟影,缓缓驶来。
独孤策功凝双耳,静心细听,听出来人唱的是:
东吴市中逢醉樵,铁冠欹侧发飘萧,
两肩——何所负?青松一枝悬酒飘。
自言华盖峰头住,足迹踏遍人间路,
学书学剑总不成,唯有饮酒得真趣;
管乐幸是王霸才,松乔自有烟霞具,
手持昆冈白玉斧,曾向月里砍桂树!
月里仙人不我嗔,特令下饮洞庭香,
兴来一吸海水尽,却把珊瑚樵作薪!
醒时邂逅逢王质,石山看棋黄鹄立,
斧柯烂尽不成仙,不如一醉三千日!
歌声苍劲,词意豪雄,听得独孤策好不讶然?暗忖,这作歌之人,又是何等人物?
船影渐近,歌声渐收,但另一面的漠漠水云之中,却又传来悠扬笛韵!
独孤策雅精乐律,原是知音,一听便知这吹笛之人,真气极强,是位内家好手,但笛韵之中,霸气多于逸气,似非正人君子而已!
双方来人,时间极巧,颇像事先订约,独孤策心中一动,提气飘身,隐入岩壁上圆形洞穴,立意且作旁观,静看究竟。
作歌之人先到,是位白松飘萧的短衣老人,芒鞋赤足,腰间插着一柄板斧,但非铁铸,好似玉石之质,手中并抱着一只大酒葫芦,不时对口畅饮。
独孤策一见此人形象,蓦然想起一位驰誉江南的武林奇客。
据闻太湖西洞庭山之中,隐居着一位“玉斧醉樵”董百瓢,此人武功程度,不过中人以上,但酒量之宏,却是罕世所有。
如今这弃舟登陆老人,腰插玉斧,手抱葫芦,分明嗜酒如命,莫非就是“玉斧醉樵”董百瓢么?
这时另一面传来的笛韵也收,自水云之中,穿出一只小艇,艇上坐的是位黄衣书生。
离岸四丈有余,黄衣书生便提气纵身,不但人如坠絮飞花,轻落岸上,连那小艇,也被他足下暗劲带得宛如急箭般的随同驶来,恰恰好地泊在岸边水草以内。
就这一手功力,业已显示出这黄衣书生,是位身负绝艺的武林高手。
独孤策内心一惊,暗中打量这黄衣书生,见此人年龄约莫四十四五岁,左手执着一根湘妃竹笛,腰下却悬着一柄比寻常折扇略为长大的金色折扇。
由于对方所显功力,以及这柄金色折扇,独孤策已可断定!
这黄衣书生,便是在复活六凶之中,排行第六的“金扇书生”江子奇。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诸葛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