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魔求道(65)

2025-10-09 评论


    习此绝艺,需时虽久,但也有速成的方法,一种是服食万年成形参王,另一法则是服食千年金龟内丹,二者能食得任何一种,练起来,则仅需三年五载,就可以达到小乘的境界。

    大罗金刚禅功,练到十成功候时,不但能摘叶飞花,而且能以意克敌,心空气灵,轻功更是独步天下,如传说中的“蹑虚驭气”一类功夫。练功的人,更是灵台空明,因为这种佛门禅功,能增加人的智力,使人灵明益智,轻身益气,固本凝神,实为内家气功中的一种最高武学。

    有此功侯的玄门道高德重之士,与禅门有道高僧,如果想进一步作性命交修之学,可谓已窥门径。

    金刚指功练成后,指风凌锐无匹,差可与切金利刃比拟,这种指功,另有一项妙用,专破人身罡气。

    大罗金刚剑诀分两部分,一为金刚四式,剑式奇奥难测,极尽五行生克的变化,同八卦消长的极运,是达摩老祖到我国后,有鉴于中国文化中六艺之精奥渊博,取易经八卦之精髓,钻研成此四剑式,玄妙无穷,非明心见性,灵台空明的人不能领悟。

    剑诀的第二部分,是大罗一百零八式,为佛门的至高禅机,所载之一百零八尊罗汉图像,无言无字,无注无解,这些图像与普通罗汉图像所不同的地方,是每尊罗汉均是两手拳掌剑指,形式各异,有扑击、勾刺、挥扫、点劈等姿态。

    每尊罗汉宛如一式,乍看之下,又似不连贯,实则,这第二部剑式,精奥博大,变化无穷。每招每式均暗藏禅机,包罗了佛门无穷的禅理,极尽法轮回转的机运,实在非深晓禅意的人不能理解。

    大凡一种学问,其深奥程度到了极限的时候,非言词解释得清,要用大智大慧的超人智力去领悟。方能有通达的一天,这一部剑诀,就是这么精微渊博而奇奥的一种学问!

    而“大罗金刚宝录”命名的由来,亦正因为这部剑诀含有金刚四式,与大罗一百零八式之故。

    这三种绝世奇学,佛门中人习成后,可悟彻禅机,成为有道高僧,武林中人习成后,能参透造化。即使不能全部悟解,如果在禅功与金刚指练到深具火候时,剑式能悟解得三招五式,虽不能说无敌天下,但是可睥睨江湖,傲视武林,普天之下,能与他在武功之上抗衡的人,真寥若晨星了。

    如此精深博大的至高武学,修练的人,如果学成后,用以为善自可造福人群,光大武学,为武林放一异彩,如果学成的人,用以为恶,试问天下武林中有谁能制服他,岂不要替武林带来一次空前的浩劫?

    一旦如此,那真是少林派的罪孽,纵然是倾听所有的少林高僧,念上一百年的金刚经,也不能赎此罪愆。

    因而,少林历代掌门人与一干高僧,不能不谨慎的处理这本盖世奇书。

    再说这本书因何隐没呢?当推溯至第一次百年论剑,武当派以“回环飘风剑法”夺得剑盟令符——神道伏魔令旗,而登上了七大剑派的剑盟宗主的至尊宝座,少林派当然有点耿耿于怀。

    直到第二次百年论剑的前五年,少林上四代的掌门大悲上人,在祖师堂下许下宠愿,誓要在第二次论剑的时候夺得剑盟令符,重振少林声威,因而请出了镇山宝录,与监院五老及达摩院十二高僧磋商之后,将宝录授给那时侠名播四海的门下弟子,追云剑客林少峰。

    大悲上人面示爱徒携宝出关,寻找万年成形参王,期以五年,习成绝技后参加第二次七大剑派百年论剑。

    林少峰拜辞师门后,身怀中岳重宝,间关万里,北上关东,向白山黑水之间去寻参王。

    孰知此一去,如泥牛入海,踪影俱渺,急煞了少林掌门与监院五老,更震惊了天下武林。

    百年来,天下群雄,莫不都想寻获这部宝录,以图争霸武林,然而时移岁易,转眼之间,第三次七大剑派百年论剑又将来临,莽莽尘寰,这部绝世的盖代武学宝典,仍隐没得了无一丝可循踪影。

    觉愚上人尽他所知,将大罗金刚宝录的来龙去脉详尽的说了一遍,柳剑雄仍是猜不透奇书究竟落在何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武陵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