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两招剑式的人还不怎样,知道的人,听了桑剑飞这样吩咐,均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这两招剑式,“水火互济”讲究冲刺迅速,分向左右削出之三剑须要疾劲自然,“龙游四海”则讲究身法之飘逸,步位之准确,脚下不测不量,踏出之圆圈却必须周正均称。
一座剑台的面积全部才不过五丈见方,一人施展固属绰绰有余,二人同时出手已不免稍嫌狭仄,更何况彼此施展的都是一招需要大进大退的招式?
所以,现在的这师兄弟二人,除非一个冲向台下,一个将圆圈缩小,或者将圆圈的一半划在虚空之外,师兄弟二人就无法避免不在台中央相互遭遇!这二招都是富攻击性的招式。
而且还有这一招,既无法闪让,又不得中途撤招化解,这还不够叫人作难的么?
可是,出人意外的,富明仁和刘守成师兄弟两个竟然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双双躬身道:“谨遵台谕!”
二人语毕,同自腰际拔出宝剑,各向身后退出了三步,持剑凝神以待,桑剑飞星目一闪,喝道:“开始!”
“沙”的一声,双剑啸风,一剑前冲,一剑旋绞,说时迟那时快,一声脆震,双剑当仁不让,果于台心遇合,但见精虹激射,二支宝剑同时脱手,紧接着,两条身形同时窜起,窜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去势疾赛流星赶月,猿臂闪舒之下,脱飞之双剑又复电抄入握。
台上台下,轰然爆出一片彩声。
两人既未投机取巧,亦未避重就轻,各本原招,各凭功夫平平实实的达成主考者之吩咐,更于平实之中表现出各人精绝身手,以及超脱的造诣。“铁剑”萧平南于退隐二十余年之后尚能教出这等出色的弟子,“大巴山”一脉,其将再度称雄江湖当属指日可待的了!
桑剑飞朝师兄弟二人点点头道:“很好,请入座!”
接着,桑剑飞将最后的两张表格约略翻阅了一下,向台下道:“金陵余文正余少侠!”
一名文质彬彬的白衣少年应声登台,桑剑飞又望了表格眼,拍头向余姓青衣少年道:
“余少侠自称出身金陵书香世家,对诗词一道余少侠想必是很有研究的了?”
余姓少年躬身道:“粗通而已!”
桑剑飞缓缓朗吟道:“北顾楼前一笛风,碧云飞落建康城江南三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桑剑飞吟诵得很慢,而且字字清晰。台上台下,都在倾听着,尤其是那名余姓少年,因为这首诗跟自己有着切身关系,所以,在聆听时神情更较他人专注。桑剑飞在开始吟诵时,余姓少年似乎有点紧张,及至桑剑飞将全诗完,余姓少年脸上不禁浮起一副会心的笑容。
桑剑飞平静地注视着对方道:“余少侠听清楚了吗?”
余姓少年含笑点头道:“听清楚了假如在下记得不错这首七绝应该是宋人僧仲殊,题在金陵北顾楼的一首‘咏春即景’。”
桑剑飞紧接着问道:“是的,余少侠应该知道的,因为余少侠是金陵人,这又是咏金陵风物的一首名诗;不过,本宫现在想问的是,不管前人对这首诗评价多高,余少侠本人对这首诗是否还有其它褒贬?”
所有的人又给弄得糊涂了难道这又是前此淘汰点苍门下“费诗简”,和天目门下“蔡达元”两名应征者的“故技重施”不成?
不是么?他已说明这是一首“名诗”,结果还要对方加以“褒贬”,一首诗已经过数百年之考验,最后能够流传下来,其价值无疑是早经确定,喊一声“好”,无论如何错不了;如果因为主考者这一问而显得支吾犹豫的话,岂非正好蹈上前此“费”“蔡”二人之“覆辙”?
所以,所有的人均在为这名余姓少年着急,希望余姓少年能够果断的立即表明态度。
结果,余姓少年不负众望,桑剑飞话甫问毕,他连想也不曾想一下,便即躬身朗答道:
“没有!”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慕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