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难过吗?不!相反的,我由本身想到了那位花家小妹;进一步由金龙剑想到天仇老人和东海异人。我开始体会到两位前辈当年为营救同道友人而来到此地的崇高伟大,更为自己居然也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而感到骄傲无比。说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我当时的心情,竟是出奇的平静。挣扎着坐起身来,伸手摸着那只木盒,取出一颗黄豆大小的药丸吞下,再将这截竹管纳入怀中。坐了一会,天色微亮,气力也稍稍恢复了一点,便扶着岩壁,沿原路一步一步地慢慢走了出来。
进谷只走了半日,出谷却走了三天。山下,我那匹马儿仍拴在原处。马儿身边多了堆草料,我猜想可能是两僧所为,不由大为感激。上了马,我开始摸索着向内地进发。
那真是一段听天由命的旅程。旋扑的风沙漫天盖地而来,似含报复性地向我发挥着前所未有的威力,我此行领略了陕北的荒凉。而命运,则全交给了坐骑。老魔除废了我一身武功外,并未加诸其他伤害,连我带去的一口‘鱼藏剑’都没摸过一下。这口‘鱼藏剑’长仅尺半,重亦不过三斤十二两。平时我总嫌它太过小巧,而现在,我却有着不胜负荷之感。我不时抚摸它,苦笑自问:鱼藏剑,鱼藏剑,你的主人真是天山‘鱼龙十八变’的嫡系传人吗?
去时梧桐尚未开花,来时寒梅早已盛放。一个月前,我像做了一场噩梦似地,到达了洛阳。在洛阳略洗风尘,立即奔赴临汝。我不知道我应该先找谁,但我以为,如能先见着那位花家小妹,也是一种安慰。以后的事,如你们已见过我那个车夫,也就毋须我再多说了。”
蓝凤说至此处,幽幽一叹,垂首住口。武维之强忍着一腔热泪,低头自怀中取出那只原拟留为紫燕十三复功之用、里面盛着一颗南北两极丹的锦盒,默默的递到神女手上。
神女低头一看,不由得一声欢呼!蓦地接起爱侄女,喜极而泣地颤声喊道:‘噢!丫头,丫头!你得到的,你是得到了;你失去的,却并未真的失去。姑姑又哪及你丫头自己值得羡慕啊!”
转眼之间,三天过去了。现在是正月二十五日,距二月初五的华山之会尚有十天。
留下“黑芝”给紫燕十三,蓝凤则先服用了那颗“两极丹”。经过三天工夫,蓝凤血脉复通;而神女则因真元耗损过度,显得十分疲惫。紫阳离华山约二百里左右,走得再慢,五天也就足够了。三人准备休息一二天,再行起程。
为了让姑侄俩安心静养,武维之闲着没事,便信步走出了店门。走着,走着,无意间来至一座酒楼之前。这时午牌已过,他感觉有点饿,更因三天来护法责重,心情一直异常紧张,正好趁此喝上一盅,舒畅舒畅。
这间酒楼颇还雅静,他上楼挑了一副可以望到城外汉水的临窗座头,点了两样小莱,要了两角酒。酒菜未来之前,便四下放目游眺起来。汉水滚滚,有如一条迎风起伏的黄色布带,注目之下,不禁为之悠然神往。
眼前逐渐模糊,他似乎看到了一片滔天浊浪,一座阻天黑山。哦,无定河!他轻吃着,两颗泪珠潸然滚落。舌尖舔着一丝咸味,他才蓦地惊觉过来。
酒楼中酒客渐众,已不似先前那般清静。他悄悄以衣袖拭了一下眼角,同时缓缓回头后望,看他的失态有无落入他人眼中。就在这时候,当他将视线由遥远的左方收回到近身的右侧时,他呆住了。
他看到了一个人,那人就坐在离他不及五步的右首一张桌子上。身穿灰布短袍,年约七十上下;两眼眨动间,眼珠一抹白,几乎不见一丝黑仁。一点不错,正是那位曾在巫山白凤镇的“襄王别论”中遇上、然后相偕去为“巫山神女”出关护法、武功虽然并不太高但身分却极为神秘的怪老人!
武维之这一发现,不啻蓦睹亲人,不由得惊喜交集。当下也顾不得酒保正将酒菜端上,匆匆走了过去,迎面深深一躬,嘻嘻笑道:“该怎么说才好?噢!对了,人生何处不相逢!”哪想到,对方见了他,一点表情也没有。眼白一翻,在他脸上掠了一瞥,跟着朝地下啐了一口,同时别过脸去。那意思无异表示:真是活见鬼!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慕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