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黄衫客自行走江湖以来,尚没有受过任何挫折。自“双奇”物故,武林中便以“三老”为尊,谁也不愿冒此大不韪招惹于他。后来投风云帮任“虎坛金牌香主”,更是一道护身灵符。这正是这厮日益猖狂,以至连对“白眉叟”、“天老”爱孙女蓝凤和玉女这两位快门名媛都敢存非分之想的远因近果。
他原意只不过想给对方一个警告,让对方明白:“你的恶行并非无人知道,也并非无人敢管。这只是一个开始金判之徒、一品箫之子,我武维之今天动了你,这就说明金判、一品箫对你的情形也有耳闻。如再不猛省回头,你就得想一想后果了!”而这一来,他可真的火了。玉女的一声惊呼,更令他火上浇油!当下也不理伤势如何,单掌一接,人起半空;左臂直撩,一品箫已然出手。
一品箫,箫音分“人、鬼、神、魔”四调;箫招九变,合称“一品九式”。如所周知,“人调宁神”、“鬼调惑意”、“神调传音疗疾”、“魔调诛心斩元”。威力最强的是魔调,魔调便是巫山神女新近修成的“天魔曲”。年前巫峡神女庙前,天魔小唱一曲,功力深厚如眉山天毒叟、丰都双鬼王等三人也都闻曲不支痪然倒地,其威可知。而巫山神女所修的,虽是四调中最强的一种,但由于断章取义的关系,尚非魔调最高境界。
任何武学皆贵乎完整,四调循序而进,方能臻达上乘。因为一品箫武品修离开师门时,魔调尚在无忧老人研创而改进之中,故一品箫与金判昔日时印证,也仅限于人、鬼、神三调。武维之由金判转授而得者,因时间促迫,又只得人、鬼两调。
一个未经大敌的武林人物,对敌人实力之估计,颇易走向极端;不是将对方估高,便是将对方估低。此刻,武维之心目中的黄衫客,便属于前一种情形。他一直以为对方系地老之嫡孙,且出道已久,在就在己之上应无问题。可是,他错了。
他估错的并不是黄衫客的功力,而是忽略了黄衫客行走江湖后的客观环境。古人云:
“峨眉伐性。”实乃至理名言。黄衫客由于贪色过度,真元已亏。这是武维之一时间所设想未及的。他在求功心切之下,长箫迎风三振,清音和呜,首先打出一招“梅花三弄。”这是“人调”中的起手式,三朵乌光闪烂的箫花,分别指向对方“华盖”及左右“章门”三大要穴。
黄衫客注目一声:“哦?一品箫?”因受箫音影响,精神反而陡然一振。他不知道这是一品箫四大玄功中“人调”微妙的功用,竟以为自己斗志愈打愈旺。一面问避,一面大笑道:“一品箫又奈我何?”目瞥武维之胸衣已有鲜血沁出,更加眉飞色舞,一剑猛向武维之双腿削去。这一招叫“惊龙毙虎”,目光引着左手剑诀斜斜上指;剑招却反道而行,凭意触攻敌下盘。
这种虚实相混、声东击西的招术,常能一招得逞。换句话说,它也就是庐山派剑法奇诡的所在。可是,现在情形不同的是,武维之也算得半个庐山弟子,这应归功他师祖天仇老人奔波一生的辛劳。他仅一见对方剑诀出手,便已清楚了对方剑招的变化。当下不假思索,单足一旋,人已以一道弧形之势堪堪让过一剑。一剑避开,人却仍在原地五尺之内。
黄衫客不禁一呆,瞠目惊呼道:“你懂得我的剑法?”
武维之冷冷一笑,恨声说道:“你祖父没告诉你这一点,大概因为是他老人家做梦也想不到你有一天会跟无名派门人翻脸成仇吧?”
黄衫客不服道:“那么刚才第一招‘驱虎噬龙’你怎避不开?”说着长剑一扫,竟然阴毒无比地又以原招“惊龙毙虎”向武维之双腿削去。最可恨的,这次竟连剑决也不用,直似奸人夜半行刺。
武维之一代英才,吃亏一次已够多了,纵在这种情形之下,依然未曾中算。星目闪动一面以老法消解,一面冷笑回答道:“就像这样,手法下流呀!”
黄衫客竟连脸都没红一下,哼一声道:“为了风流!”手腕一振,剑尖上挑,挟着一朵碗大剑花,图向武维之丹田。
武维之见他出手狠毒,心如蛇蝎,最后的一丝顾虑也不禁为之消失。腹部一吸,手中玉箫于顶空一阵急旋,发出一阵嘶嘶嘶躁音;然后一圈一带,破空悠然下打,风吹箫孔,其声瞅瞅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慕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