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笔春秋(206)

2025-10-09 评论


    蔡姓盐商道:“报酬呢?”

    俞人杰道:“收费五千两,由他们自己去定分摊之比例,在决定之后,请他们分别送一张货品清单来!”

    蔡姓盐商点点头道:“好的,我们晚上再碰面,五千两要得不算多,我看他们大概会答应的。”

    傍晚,蔡姓盐商如约将三名客商一齐领来船上,除带来一千两定银外,并带来三份货品清单。

    俞人杰见这三名客商果然都是老老实实的生意人,当即收下清单和定银,并立即指派朱、孔、贺等三人,分赴三船,查舱点货。

    一直查到起更时分,三人先后回报,都说不差什么。

    第二天,俞人杰为便于照顾起见,乃将六条货船之航行次序,排定如下:

    左手神剑坐第一条船走在最前面,其次为宋姓商人的皮革船,再次为八手人猿孔义扬乘坐的第二条盐船,再次为邵姓商人的烟草船,再次为贺大宝乘坐的第三条盐船,他自己则与那名谭姓商人乘坐那条满载染料和药材的大船殿后。

    六条船,分别插上一面鲜明的小镖旗,由一面大镖旗领航前导,一眼望去,旗角飘飘,煞是壮观,较之来时,又是一番不同的气象!

    这次,惟一没有改变的,是那位蔡姓盐商,他仍和来时一样,走旱路先回华容,并未因货值提高而改变他的习惯。

    开船之后,那名谭姓商人命船家备了几样小菜,并取出一坛陈年美酒,要与俞人杰对酌。

    俞人杰逊辞道:“谢谢谭大爷,本局规定,镖师走镖在外,一律不得近酒,在下以清茶相陪就是了!”

    谭姓商人连连点头道:“这是好规矩,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坏在一个酒字上,尤其走在外面的人,这玩艺儿以不亲近为妙……”

    俞人杰道:“谭大爷府上哪儿?”

    谭姓商人道:“云南。”

    俞人杰道:“前面的那两位呢?”

    潭姓商人道:“不太清楚,听听口音来兄好像是川西本地人,那位邵兄,口音特别,极像是粤中人氏……”

    俞人杰大感意外,但仍若无其事地问道:“三位跟我们那位蔡大爷认识很久了吧?”

    谭姓商人摇摇头道:“我们几个,都是初次见面。因为大家都是生意人,又歇在同一家客栈,经过几次闲聊,便成了熟人。不过,说真的,这位蔡兄,人倒是挺不错的,这次要不是他引荐,我们这三船货,一真不知道要搁到哪一天哩!”

    俞人杰至此方明白过来,这次的三笔生意,原来是那蔡姓盐商以三寸不烂之舌兜揽来的。

    什么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根本就是鬼话!

    蔡姓盐商这样做,对他本人有什么好处呢?

    答案是:什么好处也没有!

    要说有好处,那便是原来的三条盐船,也许还不能引起歹人之兴趣,再加上三船贵重的皮革、烟草、染料和药材,只有更能引起歹人之垂诞!

    这是一个简浅的道理,蔡姓商人难道不懂么?

    不,这里面一定另有文章,至于其中玄机何在,对目前的俞人杰来说,已经不值一哂了!

    假如他没有猜错,华容城中,过去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位蔡姓盐商!要有,那位真正的蔡姓盐商,如今也必然仍旧坐在他自己的家中。

    至至于现在的这位蔡姓盐商,他敢说跟那天巴东酒楼的那个冒失鬼,必为同一人!

    要是他能按一搜这位大盐商随身行囊,他敢打赌一家可以搜出一口锋利无俦的宝剑。

    换句说说,这位大盐商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大千四客”之一的“一剑封关”莫英豪,莫大师父!

    所以,在以后的这段航程中,俞人杰表面上像煞有那么回事,每日早巡晚查,对任何人不假词色,其实心底下笃定得很,他知道他们四个,只是名义上的镖师,同一时候,在暗地里,尚有镖师中的镖师,在暗中呵护着这六条船,他根本不需要为此行之安全担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慕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