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逸飞,灰尘漫漫,衰草逐天,暮霭苍茫。两人身形,愈远愈小,不可瞥见……
口口口口
中岳嵩山,位登封县北,高二千二百四十公尺,雄杰尊严,为中原第一名山,中为峻极峰,东曰太室峰,西曰少室峰,松杉满谷,清流潺潺,深岩大壑,景至幽丽。
少室北麓有少林寺,为北魏时达摩潜修之所。环寺松柏阴森,置身其间,但觉风涛入目,心脾为之一清,松杉摇晃,隐隐可瞥见红墙碧瓦,庄殿崇阁。
这日,晴空一碧,万里无云,长风送雁,松柏长青外,衰草黄叶触目逐天,显得秋意已深。
忽地寺钟响亮,播荡山谷,回旋嗡嗡不绝,松杉之间,飞掠出十数条人影,宽大僧袍迎风飘晃,身形电疾,往北扑去,隐现于峰谷之间。
跟着环寺四周,刀光闪闪,僧众迤逦而出,分驻暗处,如迎大敌。
残阳淡霞,西风影里,有两银须飘飘老僧及一中年书生,各扶着一具道人,步法轻捷,飞云电闪,扑奔少林寺而去。
这三人正是梧叶上人慈云大师及笑面书生祝效虞,为着邙山三子身受绝毒掌伤,非少林“琼酥金丹”不治,
一路急急赶来少室,一踏入松林,喝叱声出,四条人影扑出,刀光放风迎头劈下。
慈云大师单袖一拂,道:
“休得莽撞,是老衲。”
一拂之势,登时把扑来四僧震开,其中有一黑面魁梧僧人忙柱杖躬身合什,道:
“原来二位长老到了,恕徒孙等卤-出手。”其余三僧均躬身施礼。
慈云大师望了他一眼,说道:
“通悟,戒备如此森严,莫非彩衣教骚扰本寺?”
通悟恭谨回道:
“禀长老,最近一月,彩衣教连续骚扰本寺四次,均未得逞而退,掌门得讯二位长老即返本寺,但黄海三叟及简松隐先生已至天王谷对崖,邀约掌门相助,掌门已派下各院首座大师今日前往,独自留下等候二位长老,为防彩衣教焚寺,故而命徒孙等戒备。”
慈云大师颔首道:
“如此,你可先通知掌门人,说声老衲已到。”
通悟应命,转身飞步而去,慈云大师三人望山道中迈步快奔……
达摩院前,夹道篁竹,碧绿滴翠,虽是秋深,竹叶却一丝未带萎黄,白石小径中立着一个长须斑白老僧,手持七宝禅杖,凝目远处梧叶上人等迈步走来,面露笑容,身后列侍四个眉清目秀小沙弥。
转眼,三人走近,这老僧迎上一步,含笑道:
“二位师叔驾到,弟子迎赶来迟,望乞见谅。”
梧叶上人、慈云大师忙放下手中伤者,合什答道:
“不敢,闻得掌门人近年功力精进,老衲们为之衷心欢愉。”
老僧微微一笑,当下祝效虞亦过来见礼。
慈云大师道:
“伤者邙山三子,身受彩衣教门下绝毒掌伤,烦掌门人每人赐给一粒‘琼酥金丹’。”
掌门人一点头,命小沙弥将邙山三子抬入禅室,然后肃请两位长老进入达摩院。
笑面书生祝效虞在两位长老身后亦步亦趋,默默忖道:
“少林果然戒律谨严,虽忝为师叔,亦得向掌门人行礼,闻得目前少林掌门朗月禅师为少林派近五代杰出人才,武功卓绝,智虑深沉,今日一见,肃穆如山,令人油然起敬。”
落坐后,掌门人朗月禅师道:
“铁氏双怪崛起左侧,弟子以功力不足,加以前代雍正焚山,致使本门元气大伤,为令本门冤遭屠戮,纵容坐大,如今彩衣教羽翼渐丰,弟子实有姑息养奸之罪,所幸各大门派立意联合歼除,弟子已遣掌院首座等人前往协助,并捕获叛门逆徒悟仁。”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武陵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