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红(91)

2025-10-09 评论


    朱元峰笑笑道:“秀才人情纸半张,除此而外,在下就只剩下肚子里一副新拟不久的对联了!”

    道人一哦,注目道:“对联?贴在什么地方用的?”

    朱元峰伸手一指道:“正适用于这座试剑亭。”

    道人扭头高呼道:“鹤儿,取纸笔来!”

    昨夜那名道童从观中送来纸笔,道人招手道:“老弟请来亭中,先写下给贫道瞧一瞧,只要平稳适切,贫道马上就将它书在亭柱上,贫道动手书写时,你老弟即可伸手摘剑了。”

    朱元峰走向前去,口中笑着道:“否则润笔照算!”

    道人点点头道:“当然,只要通顺,一两银子一个字!”

    朱元峰进入亭内,道童己将纸张铺好。朱元峰笑得一笑,拿起笔,振腕疾书,不消片刻,已将一副对联写好。道人看完最后一个字,凝思有顷,忽然一声不响,跃身将剑取下,双手送到朱元峰面前。

    朱元峰毫不客气,坦然伸手接过。

    朱元峰接剑在手,抬脸微讶道:“是一柄软剑?”

    道人点头庄容道:“是的,这就是此剑未配剑鞘的原因,平常时候,你尽可将它盘扣腰际。……如今,贫道亦不想请教你老弟称呼和师门,贫道只有一句话相赠:这支剑为利口双锋,极具弹性,劈出去可以伤人,弹回来也能伤害自己,希望老弟三思斯他言。”

    朱元峰躬身道:“在下恭领良驯。为了某种原故,在下一时不便以师门奉告,如果紫老前辈认识少林那位清正大和尚,当可从他那儿获知晚辈一切。”

    道人呆了呆,接着点头道:“紫老前辈……清正和尚……原来你……晤……好,好,只要你说清正认得你,便足够贫道放心的了!”

    朱元峰料想得没有错:一怪憎,一怪道,果然是熟人。

    这时亭外闲人们见朱元峰年纪轻轻,一身寒酸,结果居然能凭一副对联就获得曾有十人为之丧生,二千五百两黄金亦未能换得的降龙宝剑,不禁一致嚷着要看是副什么样的对联。

    道人张目笑道:“给你们看了有什么用:满纸迂文,通篇酸气,你们看了不为贫道抱屈才怪。”

    众人知道道人脾气亦未坚持,同时这儿亦再无什么可看,遂纷纷移步离去。

    道人待众人散尽后,转向朱元峰道:“你这副对联,深得我心,希望你也能引以自励!……离开这儿以后,准备去那儿?”

    朱元峰答道:“长安。”

    道人点头道:“很好。”

    朱元峰反问道:“前辈呢?”

    道人耸耸肩胛道:“谁知道?或东西或南北;乘兴而往随心所之。无必去之处,无不可去之处!”

    朱元峰知道对方不肯明白相告,遂改口道:“那么,何时有幸再与前辈相见?”

    道人意味深长地回答道:“只要这柄降龙剑不再换主人,我想,总会有那么一天吧!”

    朱元峰竟然有点依依之感,还待再说什么时,道人已然转过身去,向那名叫小鹤的道童点点头,说一声走,师徒两人,迅即双双离亭而去。

    朱元峰目送师徒两人背影于白云观后消失,抬头仰望天色,见天空灰云密布,似乎又有下雪迹象,遂决定立刻上路,以免为风雪所阻,不能于除夕前赶抵长安。

    午后,刚过华荫,雪花果然就有一阵,没一阵,断断续续的飘降下来。

    尚好开头这一阵下的都是干雪,风也不太大,对行路并无任何阻碍。朱元峰脚步加快,希望能一口气赶到临潼。

    渭南打尖,继续上路。

    渭南下去,约摸三四里,朱元峰忽为路旁一桩怪事所吸引,脚下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路旁雪地上,蹲着一名破衣老人;身子在索索发抖,口中则在喃喃自语,臂于膝前圈围着,似乎正呵护着雪地上一样什么东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慕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