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楼吟(134)

2025-10-09 评论

    这一天到了皖南六安,时下已是二月下旬天气。

    六安以产茶叶出名,城里茶馆特别多,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好像-天不上茶楼喝上几碗,就如同生活缺了一角似的。

    郭南风平时也很喜欢喝茶,他觉得“茶”“酒”好像有点“势不两立”。

    喜欢喝茶的人,很少嗜酒。嗜酒的人,也很少碰茶。酒后喝杯浓茶的人,那不是喝茶,那是为了解酒,那种茶已几乎是当“药”喝了。

    这一天,天气很好,郭南风信步走进一家茶楼,他觉得从现在起,实在应该多亲近“茶”,而少喝一点“酒”了。

    各地茶差不多都是一个样子,最明显的特色,便是一个字:”吵”!

    严格的说起来,当时的百姓都很节俭,也很穷。

    有事出门,带几串铜钱已经很不错了,带整锭银子的,可说少之又少。除了进行大笔交易,更没有人使用银票。

    郭南风打了个靠窗的位置,泡了一碗茶。有个卖零食的小贩,向他兜售花生,他用五个铜钱买了一大包,一面剥花生,一面喝茶,脑海里什么也不想,心情却反而慢慢的愉快起来。

    这时约摸巳末,正是茶楼里最热闹的时刻,有些骚包大爷喜欢摆阔的,已经叫了蟹黄包子,酱焖小排骨,在喝酒了。

    这里用的蟹黄、都是蟹黄粉泡的,只在包子褶儿上抹一点,分量既少,也不新鲜,价钱却贵得要命,跟扬州的蟹黄包子比起来,那是差得太远了。

    当时的人也很少穿得起真正的皮袍子,都是缝上一条假领子,或是缝上两只假袖子,能有一件驼绒布的袍子穿穿,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当一位穿藏青真皮袍子的中年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茶馆时,连郭南风看了都有些吃惊。

    那人大刺刺的往中间一张桌子上一坐,茶房连忙赔笑过来巴结,说了好多废话,最后才问那位大爷要泡什么茶。

    那人头抬得高高的,声调也是高高的:“今天不喝茶,弄壶洒来!”

    茶房应了一声是,又问:“点心呢?”

    那中年人很踞傲地道:“一客小排骨,一客肥肠,两笼蟹黄包!”

    郭南风暗暗皱眉,看得有点恶心,他心里想:“有钱喝酒是自己的事,何必一定要摆出这么一副德性来?”

    正在想着,茶楼外面忽然进来一个流鼻涕的大孩子。

    那孩子跑到穿皮袍的中年人面前,怯生生的喊了一声:“爸!”两眼则死盯着那笼蟹黄包子,口水都好像快要流出来了。

    穿皮袍的中年人恶狠狠地吼了一声道:“谁叫你来的?回去!”

    那孩子哭丧着脸道:“韩叔叔说……”

    中年人脸孔一沉,厉喝道:“滚回去!”

    那孩子眼眶一红,不敢再说下去,低着头转身走了。临出店门之前,还偷偷转过头来,朝那笼蟹黄包飞快的瞄了最后一眼。

    郭南风取出一叠铜钱放在桌子上,然后飞快出门,跟在那小男孩身后.直到转过两条巷子,目送那小男孩子钻进一间破旧的小茅屋为止。

    他回到茶楼。叫了两笼蟹黄包,用牛皮纸包好,然后算清茶资.再出门朝刚才那间小茅屋走去。

    走近小茅屋,郭南风向里张望,屋里黑洞洞的,除了一张破木桌.两张旧板凳,什么也看不到,里面的小房间里仿佛有女人在低低哭泣的声音。

    隔了一会儿,才听到刚才那小男孩子的声音道:“妈,我饿了,我要……我要吃大包子,涂了黄酱的那-种……”

    随听妇人止了哭声,恨恨责骂道:“你看见你爹在吃那种包子是不是?那是娘的一副耳坠子换来的啊,它是娘的最后一件首饰……昨晚跟人推牌九,大概赢了点钱……不买柴,不买米……陈九爹的利子也不付,看样子这两间破草屋都快呆不住了……”

    郭南风不忍再听下去,便故意重重咳了一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慕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