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剑双姝(15)

2025-10-09 评论


    这一来,斌儿心里更是惊惧万分,匆匆下山,不敢再走官道,顺着小路,一气狂奔。日正当中,他跑得汗流夹背,气喘如牛。他忘了饥饿,忘了疲乏……夕阳西下,他拖着沉重的脚步,无力地向前走着,走着。渐渐地,天色暗下来了。

    此时,他绕过一个城镇,走进一个断瓦残垣的破庙。这庙虽已久无人住,但却气魄不凡,殿后一个园子,古木参天,幽静非常。可惜蔓草丛生,一片荒芜,月淡星稀,更显得凄凉无比。

    他蜷曲着身子,躲在神案下,一时思潮起伏,时而咬牙切齿,时而伤心落泪,辗转一个更次也无法人睡,索兴起身走出殿外,信步来至后园。

    这时,万籁俱静,只有淡淡的月光,照满大地。他靠着一株大树坐下沉思,伸手怀内,手指触摸着一张细软的绢帕,暗自忖道:“这张绢帕到底有什么用处?惹得这么多人为它拼死拼活?道士、和尚、五个乌蜂帮的大汉,再加上丐帮三老之一的万道力,都为这块绢帕丢掉性命,今后是否还会有人为它而死?”

    他慢慢由怀中掏出来,就着月光想看个仔细,但光亮不够,且绢帕太旧,绢面字图模糊不能辨,只好又揣人怀里。怅然若失地走回前殿,钻人神案下,旋又掏出绢帕平铺地下,又由贴身衣服里取出墨珠,双手合什地捧着,深怕珠光大亮遭惹来人,只从小指缝里透下一丝红光,照射着秘笈。

    但见绢帕长不过一尺,宽约六寸,上端横写着黄豆大的三个钟鼎文“归藏步”。绢面画有百数十个脚印,粗看一个连一个,细看却是分为九组,每组旁边各注两个蝇头小字一元、二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斌儿看了一会儿,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心想:“这是什么宝贝?这些脚印有什么用处?”

    一赌气,连同墨珠一齐塞进怀里,倒身躺下,他疲倦极了,倒下身来,一心想睡,可是归藏二字老在他脑子里打转,似乎在什么地方见过。

    想来想去,忽地骂了一声该死!心说:“自己真是糊涂,史书里不是记载着吗!八卦创自伏羲,神农,以至尧舜,并承其道。其时还设有太卜掌三易。三易乃连山、归藏、周易也。后孔子独赞周易,因而连山、归藏之学遂黜。归藏步之归藏,一定就是三易中的归藏易。”

    斌儿找出了归藏典故,心里一高兴,又爬起来,拿出归藏图仔细琢磨,这下可难住他了。密密麻麻的脚印看不出有何奥妙之处,他满腹疑团,再次走到后园,按着图上的脚印,照猫画虎,可是当他踏出第一步后,就无法再踏第二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弄得满头大汗,还是一无所获,心里好不服气,喃喃地自语道:“我就不信,这么简单的步法,能难得住我!”

    其实,他不知这图看似简单,实则暗含着无比深奥之玄机。还算斌儿聪明,比着图解不通,索性改变方法,相度着自己脚步的大小,照着图上脚印画在地上。然后,提起小脚踩着地上脚印,一步步踏去。但是踏中第一个脚印后,第二步总是踏不到应该踩的脚印,他免强举步踏法,却扑通一声,摔个跟斗。

    他爬起来,仔细地将秘图与地上的脚印对照一番,没有错呀!奇怪!怎么一连摔了几下?他拿着图看来看去,嘴里反复地念着:“一元……一元……一元……”一元者,万物之始。二仪即是两仪,太极生两仪,乃天地阴阳之谓。一元应该是欲动而不动,虽动尤不动。二仪则该照阴阳互变之理。如此一来,他竟然觅得其中奥秘,再试时,已能免强走通这两组步法。他一遍一遍地走着,不知月已西沉,直到走了二十多遍才比较熟练了。于是依理而推。三才、四象、五行、六合,心意所念,脚步所踏,无不中肯。可是,练到第七组七星步时,难题又来了。他虽知这不外是七星变幻之理而推,但如何变化,他却一窍不通,看看天边已泛鱼肚色,他已累得筋疲力尽,只好回到神案下去睡,等到晚上再练。

    午间,他在附近讨了些剩饭充饥。夜间,月挂中天,斌儿继续练归藏步。他先将昨夜领悟的步法走了两遍,才开始练七星步法,整整一夜,他潜心揣摸,仍然一无所得,眼看天又亮了,只好作罢。他夜夜苦苦探讨,一晃过去七八天,始终停留在七星步上一无进展。这夜,下弦月慢慢地爬起来了,繁星满天。斌儿嘴里呐呐着七星二字,靠着大树坐着,仰望天空,无意间发现北斗星在缓缓移动,他眼眨也不眨地望着,一直到月亮升起老高,他得意地笑了。他已明白了七星步的诀窍,马上按着脚步走去,竟然畅通无阻,一气走完。转眼十数日过去,此时,他已将八卦、九宫两组步法学会。从一元起至九宫止,又练了数十遍,觉得走来甚是轻松熟练。但是作何用途,他仍是一无所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