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沿石阶而下,走完了十级阶梯,便是地下甬道,地道呈拱形,有丈许高,并排容得四人走路,“嗡嗡”有声。甬道幽长,有丈许高,并排容得四人走路,“嗡嗡”有声,甬道幽长,迂回曲折,两壁有不少洞眼,均能容得一下人进去,像是岔道。走了好长一段弯弯曲曲的甬道,谢羽晔估计有百丈之遥,三人来到一个石门边,解孝解用手在门边的扶手上轻轻一旋,石门慢慢向一边无声无息地滑去,好机关!谢羽晔和马鸿凡暗暗嗟叹不已。
石门后面的洞室不小,里面摆置着桌、椅、书案,墙上挂着各式各样阵图书画。解孝通告诉他们,平常一般人不能进此石室,只有万焕山夫妇和四大金刚知晓门上机关,能够随时进来。
“吕总管!”解孝通对着隔室提高声音说道:“有人前来探视阁下病情。”
“请进!”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在右边邻室轻轻响起。
右边石壁移开又露出石室,比他们站着的这间略小,里面摆着一间大木床,同样有桌、椅、板凳。谢羽晔望了一眼马鸿凡,三人悠闲人吕班的居室。吕班已经自床上坐起,背靠床边。
谢羽晔看吕班剑眉朗目,好一个英俊须眉,只是面黄肌瘦,显然久病,却难掩昔日风采。
解孝通连忙向三人互相介绍,谢、马二人也不客气,各拉一把椅子坐下来。谢羽晔把上面发生的种种事故和目下的形势,简要的介绍了一番。
出入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三人不禁一怔。只见那吕班自床上一跃而起,口里喃喃地说道:
“谢天谢地!”三人好生疑惑不解。
吕班望着他们哈哈大笑,完全不似—个有病的人,说话声音洪亮。
“吕某以为,此生难得生还,岂料苍天有眼,善恶有报!”吕班说道。
谢羽晔示意解孝通去地室口守候。
当下吕班说出一番言词,二人大喜过望。
吕班自小资质不浅,自父母去世,守孝三年,其间饱读经书,学通了《易经》自此羽于功名利禄,整日钻在书山文晦里过日子,不要说见外人,即使妻儿,也十天前月难得见一次面,尤喜那些机关阵图剑谱—类外道异学书籍。
守孝期刚满,家里来了一个“少林寺”高僧,年约七旬开外。
吕班对老和尚颇有好感,谈起武功一道彻夜不眠,老道发觉他对天下各门派武功了如指掌,许多招式口诀,老道居然被他问住,使老和尚大为感叹,立意传授他武功。先授拳术后习内功,吕班举—反三。老和尚在他家住了一年,几乎是倾囊相授。更使老和尚奇怪的是,这个书呆子岂料嗜武如命,老和尚内外功夫博大精深,吕班已全通路,所欠的是火候未到,依他的资质和嗜武如命的性格,由浅而精实在不难。老道见他武功有了扎实基础,离别他往。
临别时,谆谆告诫他武功习成,须得行侠仗义,择主而事,不可轻举妄动。
送走了师父,吕班隐居在家,昼文夜武。再过二年,又亲自动手,在家中制作暗道消息,把个偌大的花园和厅堂,布满了机关暗道,还有各种五行八卦阵图,慢说是人,即使飞禽走兽也难得入园,树上常常挂着许多鸟雀,室中蛇鼠无存。家人出入,均得依法而为,不得擅越雷池一步。
一年前,妻舅来家,言及“长山派”时常打富济贫引起官家富户的报复,欲报强敌,请他出山修设防务机关。
吕班久居家中,虽在济南闹市,却是门庭罗雀,闭目塞听,他又是一个狂放不羁,行事仅凭一已之好恶之人,居然欣然应允。上山后,他一头钻进地室施展平生所学,尽力而为,全不计较利害得失。
一日,他偶然看到帮中弟子习武,激起了他的兴致,尤其剑术,他胸中罗织天下各门各派的剑术招式,却未用过。他师父不知是不会用剑,还是不喜用剑,独独没有告诉他剑术招式。见众弟子舞剑,戮动了他胸中习武癖性,他居然偷偷观看,晚上独自在室内习练。有一个夜晚,他习剑如常,舞得兴起,走出地下室,来到花园,见寨主夫人与一人喂招,他认出是四大金刚之首的“摩云剑客”纪大纲”,心想此人剑术造诣不凡,倒要仔细观察他的一招一式。吕班亮屏息静气的看他们对练。二十招不到,他们忽然停了下来,搅得他心痒难熬。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