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剑法(7)

2025-10-09 评论


    谢羽晔望着室内琳琅满目的玉石器皿和五光十色的宝石,惊讶得一时说不出话来,两目出勾勾的愣立室中。

    “晔儿,坐下。”散人望着这可爱的孩子笑了笑道:“肚子饿了吧?到门口去拿几个果子来充饥!”

    晔儿又是一愣,方才进屋时,门口确有一块青石板,却是光溜溜的,哪里有果子?难道要他去树上摘?树多高呀!再看老人眼色,似乎不是谑语,也似乎不是要他到树上去摘,他只得述惑不解地向洞口走去。却见光溜溜的石板上,此时已堆满了果子,羽晔欣喜地把果子兜在怀中跑进石室,两人各食了几个。羽晔觉得那些果子鲜嫩脆口,食得津津有味。

    “这里的猴儿颇有灵性,日日送来许多鲜果,成了我的忠实伙伴,哈哈!”老人笑着牵了晔儿的手,走至床后,往石壁上轻轻一推,石壁原是一重门。晔儿随老人进到室中,只见这里又是-番布置,四面墙上挂着许多字画,还有一张硕大的人体穴道图解,右边石桌上摆着文房四室,巨大的“山”字形笔架中间嵌着一粒鸡卵大小的宝石,光芒四射。石架上放了许多厚厚的书籍,晔儿大部分叫不出它的名字。左边放置两把好大的太师椅,晔儿简直可以在上面睡觉,中间石杌上放着一块红红的石花,老人告诉他,那是海里生长的红栅瑚。

    他坐下来仔细端详着壁上的字画,其中有一幅吸引了他,那上面的几句话“慈母手中线,游了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不禁使他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双亲,鼻子一酸几乎掉下泪来。今生今世他再也见不到慈祥的父母,他成了孤儿!幸喜遇见了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只有练成绝世武功,为父母报仇。习武。报仇在他小小的心灵扎下了根。

    突然,他灵机一动,从座椅上滑下来,双膝跪在老人面前道:“老人家,您收我做个徒弟吧,让我日夕伴在您身边习武,将来好为父母报仇!”言毕恭恭敬敬地向老人磕了三个响头。

    不群散人哈哈大笑,右手抬了抬,羽晔只觉有一股柔和的力道把他的身子托起来。

    只听老人说道:“小老儿一生孤独悠闲,从不收徒。今日念你一片诚心,看你资质聪慧,日后必有大成,破例收你为徒!”

    “师父!”羽晔双手抱在胸前,欲行拜师大礼。老人袍袖前伸,致使晔儿跪不下去。老人道:“好了,娃儿,冲着你的这声尊称,老夫挺受用的。山野之地,今后俗礼一慨免去。”

    从此,谢羽晔朝夕伴着不群散人,修习“紫府神功”心法,“紫府神功”及正宗玄门大法,昔年不群散人得天涯散人传授,积十年勤修参悟,将心法口诀删修增补,独创一套心法口诀,精辟甚前,且习练也进展神速。

    谢羽晔十年初成,其间师父教了他一套“龙翔十九式”,套路敏捷异常。林中大小猴儿也会这套拳术,终是畜类,无法习成内功。饶是如此,身法却是极为灵敏,羽晔与老猴经常拆招,从一对一至一对十,到后来能够在二三十个猴儿中间往来搏击,群猴均不能沾其身。

    十年中,每日已时修习穴道术,从认穴、点穴、打穴至冲关,人生各处穴位,即使暗夜亦能认准。此外,不群散人经常指导晔儿读书识礼。他本秀才,颇具文才。晔儿也文武各有所好,于是师徒俩情投意合。羽晔读书不少,常常与师父-道研讨武学,一个肯学,一个倾囊相授,晔儿无论文才武功得益丰厚。

    待到十六七岁,日日书简武术,仅与猴儿为伍,虽然师父性情开朗,仍旧有孤独之感,总想下山游历一番。不群散人也觉这孩子功力已经不弱,让他独自在山外逛逛,有何不可,他本性喜悠闲,从来无拘无束,知道年轻人生性好动,遂允许晔儿出山走走。

    正是阳光普照,风和日丽的大好时光,山下百花竞放,山上玉树银花。谢羽晔不觉心旷神怡,轻跃山巅,满目白雪皑皑,空气清新,精神不觉为之一振,羽晔感慨万千,正是“登泰山而小天下”。顿感四肢百骸轻松舒爽,欣然雀跃。几个腾纵,跃到一处独崖之上,突见低洼处有一个粉红色小球上下翻动,凝目一观,原来崖边低洼处有一垂直石洞,洞中一条青色巨蟒,蜷曲其中,头大于盘,张口朝上。口中血红信子伸吐不定,粉红小球聚着箭头似的信子的伸缩呈上下移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