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的罗永湘拱手道:“大哥在谷中等候消息,并且设下庆功宴,香弟兄们接风洗尘,小弟这就先回谷去,预报佳音。”
道上点点头道:“你和九妹先走,我在此等候老四老七,随后就到了。”
罗永湘又道:“四弟那辆马车,曾在渡口露过相,必须毁去,以免被人追踪,七弟跟随镖车过河,恐怕要入夜后才能脱身,接应船只都已经安排妥当,二哥务必请注意不要泄露形迹。”
道上微笑道:“我知道,最迟午夜,咱们准定平平安安回来就是了。”
罗永湘抱拳告辞,驱车出林而去。
马车驶动后,才知道那羽扇木板的妙用,木板上的鹅毛羽扇,一路擦着地面拖过,竟将车轮和蹄印痕迹,全都抹去了。
然而,他们却再也想不到,马车驰过,道路上的每隔数丈,便多了一小块琉璃碎片。
琉璃碎片体积虽然很小,在有心人眼中,却无异一盏耀眼的指路明灯。
路上多了一粒琉璃碎片,谁也不会注意,当然更不会有人去揣测那些碎片由何而来。
行行复行行。天将傍晚,马车驶到一条小河边。
河上有座桥,足可通过一辆马车。但罗永湘却一带组绳,将车驶入河水中。
敢情这条河的河水并不深,河床又是坚硬的石板,马车竟涉水而行,循着小河向上游驶去。
小河两岸翠竹环拥,花树成林,车辆在河中驶过,宛如行经林荫道上,令人心旷神恰,油然而生出尘之感。
河水尽头,是一座幽静的峡谷,小河由两山挟峙下婉蜒流出来,河道也就是出入山谷的唯一通路。
马车溯水而上,经过谷口峭壁时,隐约可见石壁上髅着七个龙飞凤舞的行书大字
“桃花源头是儿家”。
车厢内的小孩,不知为什么忽然啼哭起来。
那少妇推开了车窗,将孩子捧到窗前,一面轻轻拍着,一面哄道:“毛头别哭,你瞧,咱们已经回家了。”
罗永湘笑道:“这孩子鼻子真灵,他正是知道快回家了,嗅到他娘的奶香才哭的呢!”
正说着,峭壁顶上已响起雄浑的号角声。
马车穿过谷口,两岸早已亮起无数灯笼火把,刹时间,欢呼雷动,鼓乐齐鸣。
掌灯的都是壮男健妇,那些吹奏乐器的,却全是肢体畸形残缺的儿童,最大的十四五岁,小的只有六七岁。
另外还有大批幼童,由几名年轻妇女照拂着,都在岸旁列队欢迎,一双双小手,拍得震天响。
这盛大的欢迎场面,既热闹,又感人,更特别的是,欢迎队伍全由小孩子组成,为数足有五六百名之多。
罗永湘慌忙驱车登岸,从车辕上跳了下来,红衣少妇也抱着孩子含笑下了车。
欢迎队伍中奔出来两名彩衣女童,双双为罗永湘两人各套上一只大花环。
罗永湘简直有些受宠若惊,回顾红衣少妇道:“九妹,这是怎么一回事?把咱们都当成英雄了?”
其中一名女童抢着道:“好伯伯说的,各位伯伯叔叔姑姑很辛苦,为了养活我们,才去冒险拼命,从今以后,我们就不愁没有好衣服穿,没有好东西吃了……”
罗水湘俯身抱起那女童,道:“好衣服和好东西,都是好伯伯送给你们的,你们应该谢谢好伯伯才对。”
女童道:“谢谢好伯伯,也谢谢各位伯伯叔叔和姑姑。”
红衣少妇笑道:“瞧这张小嘴,有多甜!”
罗永湘也不禁仰面而笑,道:“看看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大哥一番心血,总算有了收获。”
红衣少妇接口道:“他却总把功劳往咱们头上……”
忽闻一声畅笑,道:“谁说的?你们瞧瞧,我头上不是也顶着几个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高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