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故,他竟然老实下来,一个人静静的阅读那册“丹书铁卷”。
他诚敬的坐在桌边,翻过序文,从正文看起。
正文第一篇,名曰“玄天罡气”入门,其中的字句,极其艰涩,虽有一坐功图像,显示着练习方法,一时仍然搞不大清楚。
于是,他便放声朗诵道:“闭目瞑心坐,握固凝思神,明齿三十六,双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停搓搓手热,智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热脐轮,左右辘辘转,两脚放舒展,仅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儿以候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毕三度,神火九次吞,咽下泊泊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子午前得作,造化夺乾坤。”
这一篇入门之诀,并不难记,两遍一过,小渊儿便自背熟,但却实在不了解其中的字意。
所谓“昆仑”“天鼓”“天柱”“赤龙”……等等名词,小渊儿不但未曾读过,听也没有听过啊?
他失望的叹息着,将丹书铁卷,放一边,再去翻阅那册竹简。
竹简上是以火漆为墨,写着些古篆,这倒是难他不倒,皆因是在家时,曾跟他伯父龙致智学过。
竹简的首篇,只有“神农医简”四字,次页开始,密密麻麻的小字,中间画有药草形状,十分易懂。
小渊儿逐字逐句,仔细研读,倒是颇有心得,不到中午,阅完了四分之一。
中午,云慧进房来唤他吃饭,饭后,小渊儿向慧姊姊问难,请她解释那昆仑、天柱、……等,是在人身何处地方。
云慧自幼随孤独客学艺,这方面知识,不但广博,更兼具佛道两家之长。
她知道小渊儿虽然是天纵奇才,无奈限于年龄与知识,必不能深切体会丹书内所传武功。
同时她又认为,自己是无缘学那奇书,不能先加以参修,转授小渊儿,只好在知识上多教着小渊儿点。
于是,她先为小渊儿解答了这些疑问,然后,又照着人体的穴道经脉,与佛道两家所谓的空心、止念、三心、四相、七情、六欲等,详加解说。
小渊儿欣然受教,下午再返回书房,研读丹书铁卷之时,果然容易了很多。
好是,从次日起,小渊儿每天两次,子前午后,做那“玄天罡气”的入门功夫,其余的时间则潜心研读那“神农医简”与书房中罗陈的书籍。
云慧瞥见他如此用心,日常里足不出门户,毫不贪玩,芳心里又爱又痛,反倒时常领着他出去在屿内到处游览。
同时,也为他介绍另一边住着的十几家农户,着令他高兴时可以自去找那些人家的儿童一块玩耍。
但小渊儿却也作怪,他竟然与书籍和那丹书铁卷,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热衷于读书练武,竟再也不想作无谓的戏游,同时,更再也不想回家之事。
故此,虽然有云慧的许可,他却仍从不自动的出去乱跑。
十天之后,小渊儿自觉已到了书中所述,可以练习下一部份的境地,便开始摸索着修习“静坐调息”。
那“静坐调息”之法,共分五部,即所谓“正躯”“调息”“空心”“止念”与“守窍’。
云慧既然对他解释过,何谓“空心”“止念”,他当然用不着再去问询。
但了解容易,做来却是极难。
因为,所谓空心止念,讲究的一念不生,一意不想。
小渊儿年纪幼小,心灵中尚无太多的欲望,但若说做到忘却他本身存在的境界,却也非一日之功。
就此一点,他每日静坐着,直到一月之后,方能完全守住一窍达一个时辰。
所谓“守窍”,乃是将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穴道,人身的窍穴甚多,初学者多先守“下丹田”,然后逐渐上移,成一直线,经“神阙”、“中丹田”、“上丹田”、“准头”、“山根”、“明堂”、“天庭”而止于“泥丸”。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