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太守名顾书青,是重豆郡太守,为官清正,极受百姓爱戴。不久前,顾太守发现了一桩弊案,有奸商内外勾结,在盗卖常平仓中的官粮。
所谓常平仓,最初就是为平抑粮价而设,丰粮时粮贱,官府便以高出市价一定的额度收购粮食,以免粮贱伤农;灾年粮食短缺,粮价飞涨时,便以低出市价一定的额度往外卖粮食,这样粮价也就不至于无限度地猛涨。
可以说,常平仓就是个大天平,平抑着一地的粮价,保护着一地的稳定。而到了后来,常平仓更成了官粮的储备仓,不仅是平抑粮价要用到它,灾年更要靠它,极为重要。可一帮奸商硕鼠却盯上了常平仓,竟然盗卖官粮。顾太守发现的时候,重豆郡几个大粮仓基本上都卖空了,除了用来应付抽验的一两个粮垛,其他粮垛充塞的,或者是马料,或者是干草,有两个仓连这些表面功夫都没做,干脆就是空空如也。
顾太守查得清楚,又惊又怒,但他不是个冲动的人,敢盗卖官粮,而且能成功卖出去的,绝不是一般的人。一般人没这个胆子,更没这个本事,于是他先不吱声,而是悄悄调查,却是越查越惊。不仅仅只是他的重豆郡,化州下属八个郡六十多个县,所有的常平仓几乎都给卖空了。
盗卖官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就有这种现象,只是卖得不多,有的在高价时卖出去的,粮价低的时候还会收回来,只是赚个差价。而大规模盗卖,是在三年前,北方大荒,粮价飞涨,一斗干金的时候,暴利迷人眼,这些人几乎就卖空了整个化州的常平仓,而且没有给补回来,赚的不是差价,是整个儿给吞了下去。
谁这么大胆子?谁有这么大能力?顾太守一路查下去,最终查到了一个叫邵开的奸商身上。秘密捕来一审,这邵开居然是州牧邵仁的侄子。
邵开所得,五成归了邵仁,两成给了各地帮忙的官吏,三成归于自己,而留下的,是散于全州的数十个空空如也的常平仓。
顾太守查得真相,又惊又怒又怕,倒不是怕了邵仁这个顶头上司,而是怕了天灾。前几年北方大旱,像陈七星所在的泽州,很多地方是颗粒无收,化州这一带却还是风调雨顺,然而今年也发了旱灾,旱灾不太重,但紧接着又发了蝗灾,先还只一部分郡县小规模发生,但灾情似乎越来越重,一旦大规模暴发,地里没收成,所有的常平仓又全都空了,那会是个什么情形?斗米千金,灾民如潮,异子而食,整个化州将是人间地狱啊。
顾太守不敢耽搁,知道必须立即上书朝廷,一方面惩治贪官,一方面紧急调粮充实常平仓。但就在他行动之际,消息却泄露了,邵仁突然下手,栽赃诬陷,以贪腐之名,将他打入死牢。
邵仁下手虽快,但事实的真相还是泄露了出来。三义知道后,大是义愤,便想要救顾太守,惩治邵仁。怎么做呢?冲进州牧府杀了邵仁再冲进死牢救出顾太守?或许做得到,但那只是江湖暴徒的行为,即便是顾太守,只怕都不会赞成。可官面上又行不通,邵仁在化州一手遮天,按察都司什么的,都和他穿一条裤子。捅到朝廷上去?三义只是江湖中人,一时也找不到路子。而稍一拖延,顾太守就会被邵仁害了,再等邵仁买一部分粮食来补上,这桩弊案就会成为一个大冤案,且永远无法揭开。
就在这时候,三义却想到了陈七星。为什么会想到陈七星呢?说起来好笑,又与关莹莹有关。
原来关莹莹那次和陈七星巡街抓了个小侯爷,事情居然传了出去,而三义偏生就听说了。说起来对朝廷官制,三义比关莹莹也强不了多少,都是不太明白的,一听说按察御史是什么都可以管的,立即就动了心,当即派胡猛带人进京寻找陈七星,结果陈七星恰好出去了。
胡猛一行七八人散开四处寻找,胡猛找到了陈七星,其他庄丁必然还在找呢。而胡猛人虽粗,却有想法,想着官官相护的话,只怕陈七星不肯来,所以用了个骗字诀。
弄明白前因后果,陈七星可就暗暗叫苦了,这三义居然也以为他这按察御史什么都能管,简直像和关莹莹一个师父教出来的!而三义还不是关莹莹,对关莹莹哄着骗着捧着,实在不行,被她揍一顿、踹两脚,都没事,可三义不行啊。陈七星心里正自暗暗转念,要怎生措词解说,这时,三义却齐齐起身离席,到一侧,列成一排,忽地同时拜倒。胡秋义道:“请陈御史仗义执言,为民请命,惩治贪官,救下顾太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