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断肠刀(173)

2025-10-09 评论


    铃声犹未全歇,前边果然间续又射出几批箭。公孙启这时已将宝剑取到手中,抱定主意,左手揽紧黑衣怪人,右手舞剑如轮,双脚交替,滑行如电,既不停身索战,亦不出声赐骂,倾尽全力,往前闯越。贼人在这里,不但有埋伏,而且埋伏的人还不在少数。

    匹夫们原本估计,公孙启和黑衣怪人是骑着马的,静夜山行,铁蹄踏在冰冻的雪地上,很远便能够听得到,用不着冒风监视,全都尽量躲在稍避风寒的地方。作梦也没想到,两个人是踏雪飞行,黑衣怪人又把皮袍翻过来穿,不到近前看不到,也听不到那雪上滑行轻微的声响。

    但当听到了也看到了,人已一晃而过,出去很远。这种情形,也只是最初几处,如此轻松地闯过去了。寿仙峰很大,峰麓蜿蜒不下七八里,每隔百十来丈,便埋伏着一批箭手。公孙启和黑衣怪人,如此闯越仅约里把路。

    六亭不过刚闯越一亭,铃声连续震响,前边的匪徒,可有了警惕。在警觉注视下,箭的来路,已从后侧,逐渐变成了迎击。公孙启也怪,离开峰麓远一点,从弓箭射不到的地方,绕越过去,不就没事了么?

    但他偏不,方向不变,方法也不变,仍就按着既定方针,往前硬闯!他既非狂妄,也不是逞强,闻勉五门处,已约略判断出,箭手相距的位置与地形,人数及功力。并且,他还能肯定,左边必然也有埋伏,如果绕越,照样不会平静无事。

    如果伏击来自左边,何异把危险往黑衣怪人身上推!他不愿意这么做,而且也不放心。调换位置,左手用剑,也不如右手熟练而便利。一样得闯,何必移此就彼?

    这就是他宁愿独当艰巨,也不愿改变方针的原因,根据判断,他也有自信,可以胜任。黑衣怪人怎知个中道理,惟恐分了公孙启的心,既不敢挣动,也不敢出声,空自急得直冒燥汗。

    又闯过了三四处,黑衣怪人终于也看出一点苗头来了。

    每一处埋伏的箭手,多则三人,少也有两个,这可从射出来的箭数,得到证明。由于公孙启滑行得快,每一处顶多仅能发射三次箭,迎射,侧射,以及追射。大车道说是在峰麓,其实最近的地方,距离峰壁,也有二十三丈,弦声一响,公孙启即已有备,两三枝箭,一个剑花,便已拨落,百不一失。从无失误。

    从而他了解了公孙启的心理,更对良友的精微观察,与勇殁果断,佩服得五体投地。换了自己,黑衣怪人有自知之明,就脑筋这份快,就先不灵光。公孙启滑行迅速,眨眼即已闯过一半路了。蓦的,山壁上陡然传来“隆隆”的巨响。公孙启微一仰望,几块磨盘般的岩石,已被埋伏的贼子掘开,顺着山壁,滚落下来。估计砸落处,正当进路。那么大的石头,任何一块,少说都有六七百斤重,纵是钢筋铁肋,如被砸中,也非被砸烂不可,何况血肉之躯。

    这不同于弓箭,功力再高,用剑也拨不开。除了立即离开大车道,似已无可选择,一声一忽极啸,裂空而起,黑衣怪人蓦觉身子一轻,已被公孙启拦腰抱起,如电向前穿刺而去。公孙启仿佛铁了心,砸死也不离开大车道。几乎撩着三块大石的底部,险险地穿越了过去。黑衣怪人犹觉劲风压顶,落地吓出一身冷汗!

    “砰!砰1砰!”三块大石落了地,崩溅起来一片冰雪碎石。这还不算完,峰壁上带落的碎石,以及震落的积雪,又是一处一处的罩落下来。公孙启毫不为所动,看都不看一般,依旧向前滑行,速度似乎更快了,这后边的一半路,公孙启和黑衣怪人,就是在这样情况下,一阵弓箭,一阵掘落的陨石,冲了过去的,危机间不容一发,惊险到了家,紧张也高达顶峰。闯过寿仙峰,公孙启功力再是精湛,也不禁紧出一身大汗。黑衣怪人甚是过意不去,道:

    “公孙兄独当艰巨,小弟愧煞,歇会再走如何?”公孙启一边擦汗,一边说道:

    “歇会也好。”但却藉着汗的手,遮住头面,立即又传声说道:

    “黑兄先莫松懈,大敌犹未现身。”黑衣怪人闻言大震,目光到处,不由一惊!

    寿仙峰并非长尽头,越过寿仙峰,还有一道蝎子岭,峰岭之间,峡峙一谷,每年二三月间,积雪消融,雪水便从这道谷口,向外潜泻,口外天然形成一条干河。这时河床已为积雪填塞,惟两岸地势较高,故清晰可见。横跨两样,有一座石桥,长约二十余丈,宽仅供两辆大车,并肩驱驶,正当进路,但距公孙启和黑衣怪人停身之处,还有不足一箭之地。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