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那矮和尚也跟他怀着一样心思,冷眼看看如此狭窄一条通路,不觉就皱起眉头来,忖道:我禅杖是重兵器,无法近身递招,倘或这小子在我经过之际,刺我一剑,那时我却无法抗拒,况且我如往船尾操舟,他藉机挟持了师弟,那时就后悔不及了。他沉吟了半晌,忽然笑道:“常言说: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小舟舟面狭窄,倘使你在洒家通过之际,突起歹意,这是不得不防,最好你收了长剑,背舟面水而立,洒家方好通过。”
傅小保心地坦然,本无暗算他的意思,闻言果然收了剑,扭转身体,不耐烦地道:“好吧,我此时权且依你,只等抵岸之后,那时……。”
他一句未完,万不料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矮和尚见他居然听得自己的话,收剑背舟而立,似此千载良机,哪肯轻易放过?不待将话说完,忽然晃肩上步,急抡禅杖,奋力一招“秦王赶山”横扫而出,招出方才狞笑喝道:“那时怎的?那时你只怕早已见了阎罗了。”
船身如此狭窄,那和尚杖沉力猛,又在处心积虑之下,傅小保怎能接架?眼看他一招失机,当时便将丧命在禅杖之下。
倏忽间,只见得一声马嘶,接着“扑通”声响,一个人已经跌落那滚滚江水之中……——
矮和尚杖出如风,喝声未毕,禅杖已临傅小保后背不远。傅小保仓促无以抗拒,本能的躬身塌肩,手扶船舷,整个上半身伸向船外,双脚却牢牢钉在舱板上,竟然在千钧一发之际,堪堪将禅杖避过。
这一招危急中使出,正是他新从“碧灵宫”后山石穴里新近学到的“金刚柱地”身法。
那神杖挟着劲风,从傅小保背心上五寸之处,疾掠而过,矮和尚大出意外,反而失去重心,船身一侧,他人也跟着向前一倾。
谁知就在这要眼当儿,小黄马突然轻嘶一声,猛的腾起后腿,“蓬”地踹在和尚屁股上。
矮和尚何曾防到小黄马是匹通灵宝驹,想叫尚未叫出口,“扑通”一声,自己倒被踢落在江水中。
江中急流,一泻千里,矮和尚的光头只在水中冒了两冒,饶他奋力泅水,也被流水带着滚出丈许,没一会,渐渐渺小得看不见了。
傅小保惊魂甫定,缩身退回船里,急忙奔到船尾用力撑着船。他虽不会操舟,此时除了他,船上只有小黄马和那昏倒在船头的高大和尚,只得勉为其难,用力把住舵柄,不使船只倾覆。同时,慢慢顺着流水,向对岸移靠过去。
以这般外行人驶船,自然甚是吃力,几次三番,看看已距岸不远,却均被一阵急流,又冲了开去。直到日影西斜,不知漂流了多少里路,才缓缓移船,靠近一处回水浅难附近。傅小保抛下舵柄,牵着小黄马落下水里,幸好水深不过马腹,这才松了一口气,抓起那兀自沉迷不醒的高大和尚,扶着马背,泅登岸上。
半日舟中挣扎,真比什么还要累,上岸之后,放眼江边一片荒芜,也不知相距预定渡江有多少里程。傅小保将那和尚横放马背上,自己牵着马,缓缓行了十来丈远。来到一大块草地边,逐将和尚放在草地下,然后自己也仰面躺下,略作休息,让小黄马就在附近觅食野草。
约莫过了顿饭之久,傅小保喘息稍定,翻身爬了起来,看看那和尚许是伤得不轻,兀自昏迷未醒。他思前想后,万事都因这和尚而起,不觉怒火又猛升了起来,扬手就想狠狠赏他几个耳光。但转念一想,他已是负伤之人,且又未醒,我堂堂丈夫,岂能趁危欺凌于他?于是叹了一口气,把手又放了下来。
他抬头望天,天色却将暗了,倘若不早些弄醒这和尚审问出个所以然来,再行耽误,今晚难道就在这荒凉的河边睡一夜么?想到这里,他单腿跪地,力贯掌心,在和尚胸前一阵推拿。
又是半盏热茶以后,那和尚方始悠悠醒转,傅小保松了手,没有好气地喝道:“贼和尚,你们是那一处庙宇僧人?今天河上无故害了船家两条人命,少爷全要在你这贼秃身上索回来,是识趣的,趁早实说,免得皮肉受苦。”
那和尚睁开双眼,先将置身之处探望一遍,又见自己师兄不知去向,心知今番吉少凶多,把心一横,冷冰冰地答道:“佛爷……。”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高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