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不赊这会儿终于是明白了,却有些发愣,眨巴半天眼睛,道:“先生之意,让我正式开国称王?有这个必要吗?”
“当然有这个必要。”乌静思一脸庄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大王英明神武,仁德无双;追风城世外桃源,救济了无数百姓;更以悍勇之师,吊民伐罪,痛击暴君,声播四野。此时立国,正当其时。”说着跪了下去,长声道:“臣请大王为追风城数十万百姓和每天至少一万以上进山的流民考虑,顺天应民,开国称王,天地佑护,我追风国当国祚绵长,万世其昌。”
诸妖也明白了,顿时就大呼小叫:“乌相这个提议好!”
“开国,称王!”
“我追风国天下无敌!”
吴不赊与赵国开战这些日子,颜如雪在城中无事,便由乌静思陪着巡视村镇。她清丽若仙,又是在云州遗族当惯圣女的,最擅长的就是和百姓打交道。先前所谓仙子伏妖的谣言也借流民之口广为流传,这一圈巡视下来,流言坐实,追风城上下,都认定颜如雪是天上仙子临凡,伏妖降怪,再指挥妖怪、野兽开此一方乐土,赈济万民。这一来,追风城上下,无论先来的后到的,都是心中大定,从心底对追风城有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咱们不是领妖怪的情,更不是和妖兽同流合污,这是仙子赐给我们的土地,这就是我们的家园。
乌静思是个心思极为敏锐的人,立即就感受到了百姓们心境的转变。狂喜之下,他又推波助澜,再放出一则流言,说吴不赊也不是妖怪,前世为佛祖座下伏魔金刚,天帝万仙大会,吴不赊与颜如雪相识相恋,佛祖嗔怒,将吴不赊打下凡尘。吴不赊转世前发下宏天大愿,必要赈世济民,以无上功德向天地祈福,让天帝成全他和颜如雪的姻缘。他做到了,在追风城伏妖降怪,开此一片福园,赈济万民。于是苍天开眼,让颜如雪来到凡间,成全了这段姻缘。
这则流言和上一则有抵触的地方,上一则说吴不赊这些妖怪、妖兽是颜如雪这仙子收服的,这一则却变成了前世姻缘。然而后面这一则故事太浪漫了,百姓的心理,自动从上一则往这一则跳,于是不但是人心安定,更带着满心的祈愿看着颜如雪、吴不赊两个。到这会儿,乌静思所有的布局便全部完成,舆论上,追风城百姓已完全占据道义的制高点,不论谁想指责追风城,不要狈有计这些妖怪出面,追风城百姓就会自动地大耳刮子扇他,流民进山也更加踊跃,最多一天竟多达三万多人,最少一天也有一万多人。
其实乌静思心中还有点儿忐忑,一是吴不赊率兽兵与赵国开战,不知是胜是败;二是流民进山如此之多,最终是否能安置下来。结果吴不赊居然大获全胜,赵国可不是小国,那是五霸之首啊。五霸之首的五十万大军都败了,这追风城的基业谁还撼得动,不但胜了,而且带回来了如山的粮食、马匹和兵器,仅带回山的这些物资,便可至少安置一百万的流民。
所有这一切,都好得不能再好,因此乌静思才在这会儿郑重提议,请吴不赊开国称王。至于众妖怪,自然不会有他那么复杂的想法,反正吴不赊本来就是王,又打了胜仗,开国称王理所当然,不跟着起哄才有鬼。
吴不赊却是心底苦笑,他并不知道乌静思后面又编了一则流言,追风城百姓的心态已完全改变。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像乌静思那般想当然,流言可以骗山里的百姓,却无法阻止西岳帝君和赵炎对他的攻击。妖怪率兽兵打败了赵国,还消灭了数十万人类军队,西岳帝君肯定会上禀天帝,如果南岳帝君和十七王子没有翻天之力,则天帝必然会下旨讨伐他,他这会儿开国称王,不是火上浇油吗?
不过这些话当然不能说,吴不赊想了一想,道:“乌先生有心了,这事不急,赈济流民才是第一等的大事,等流民都安置好了,大家伙都有饭吃有衣穿,那时候我开国称王,才能安心。”
“大王仁德。”乌静思一揖到地,眼眶竟然都湿了。诸妖自然也跟着拍了一阵马屁,随后转换话题。现在流民进山的速度,平均是每天一万人左右,到年底如果按最大量一百五十万人计算,运进山的粮食加山中原有的储备,差不多就够了。明年春荒进山的流民,山寨还有八万多匹马呢,刚好可以慢慢地卖。赵军装备精良,一些好的兵器盔甲也能卖大价钱。然后还有那几百万现银和珠宝,统一算下来,即便真有三百万流民,这一仗的收获也足够安置一多半,缺的慢慢再想办法。况且,也未必就一定会有三百万流民,所以再不必心急上火。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刘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