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少有人知晓,已然有一股暗潮正在逐渐形成中,不知何时便将在江湖武林中汹涌成涛天巨浪?
※※※※
嵩山,位于五岳正中,古称‘方外山’因诗经中曾有‘嵩高维岳,峻极在天。’故而‘汉灵帝’时将之命名为‘嵩高山’。
又因地处中原,故而远古之期之帝王多在河洛之地建都,因此成为历代高官名士聚集之地,也属百姓效尤的文化起始之地,故而嵩山又被尊为‘帝王之山’。
嵩山乃是东方‘太室山’及西方‘少室山’聚合的总称,而这两座山名的由来,在西征记中曾有说明‘山下各有石室,故名曰室’。
‘太室山’中共有‘峻极峰’‘黄盖峰’‘金童峰’‘玉女峰’‘大熊峰’‘小熊峰’‘三尖峰’……等等二十四峰,其中则以耸高入云的‘峻极峰’为山中最高峰。
‘少室山’又名‘季室峰’(也有另称‘九顶莲花峰’或是‘玉蕊山’)另有‘朝岳峰’‘望洛峰’‘御岩峰’‘菡萏蜂’(又名三十峰)‘莲叶峰’(或五乳峰)……等等三十六峰。
而‘少室山’中上百座的大小寺院古刹,最有名的古刹,便是‘北魏孝文帝’之时,由西域高僧‘陀拔’在北麓所建的少林寺!
远在南北朝之期,天竺高僧‘达摩’东入中国,初时是经由‘梁武帝’迎往‘金陵’尔后渡江北上(后世渲染为一苇渡江的神功)到达少林寺创立了‘禅宗’自此,少林寺便逐渐创出释门武技之始。
时至‘唐武德’年间,寺僧昙宗等十三僧助秦王敉平叛将王世充,尔后秦王登基为‘唐太宗’赐少林寺对地四十顷,并封大将军,但寺僧不愿作官,故而各赐紫罗袈裟一袭,尔后便成为少林寺的传统,以后身披紫罗袈裟者皆称为‘宗主’(并非寺主),历经二十八代后终于创出少林派,使‘少林拳’名享武林,成为武林门派之一嵩山之上耸峰众多,故而断崖、险谷、深涧难以数计,而且奇石错落参差处处可见,渗水滴泉日夜不息,因此山区中山泉小溪遍布,再流入山谷深涧汇为湍急涧水。
于是,万道山溪、涧水由山区中泄流而下逐一汇聚,终于合而为一,成为一条湍急激流由山南冲泄而下,到达山南远方的丘陵及平地时,便聚为‘颖水’往南奔流。
湍急激流由山南曲折蜿蜓奔腾而下时,首先冲流入山脚的一片矮山、丘陵之中,不知历经了多少年代?湍急水流已将矮山、丘陵中的岩石,逐渐冲激成一处处的陡壁深涧。
在一个宽约十余丈,深有四十余丈的陡壁狭谷下方,湍急流水东扭西折的冲激着岩壁,使得水面上的岩壁看似平陡,但是水面下却被湍急流水,冲激出难以数计的岩穴,以及不知有多少的地底暗流分流往何方?
此时在水面下,有一个被激流冲激成极为高阔宽大的岩穴,流水不停冲流而入,形成的一个大漩涡,旁已然支零破碎近半,只余底板及数根支撑篷布木杆的厢车,半露出水的斜靠在一片斜岩上。
在厢车上方的料岩上,并排仰躺着五具赤裸身躯,而五女的赤裸肌肤上,除了长有一块块的红斑外,尚有一些刮碰伤处,并且有些血水干斑。
另外在并排仰躺的五具赤裸身躯上方,平铺着一大片写有密密麻麻字迹的手稿纸张,但是有些纸张上的墨字,已被水渍融散成乌黑一片了。
未几,在轻微的哼声中,其中一女已然逐渐清醒,但是在黝黑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的阴森岩洞内,使得逐渐清醒的一女,心中惶恐得张手四外伸摸,终于抚抓到身侧之人,并且颤声呼叫着:‘小姐?小姐……大小姐……小玄……’惶恐的抓握及呼唤声,也已惊醒了其余四女,并且睁眼之后眼见四周乌黑无光,因此芳心骇然的一一惊呼着:‘莺妹……莺妹你在哪儿?……’‘哎哟……好痛!慧姊……我在这儿……小玄……小玉……’‘小姐,小婢在这儿……’
‘小素……小环……’
‘小姐我们在这儿……可是没听见小玉声?’‘啊……司马公子呢?他……他在哪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