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村之战(3)

2025-10-09 评论


    小莲是唯一愿意跟他说话的孩子。小莲总是自称为吴戈的大姐,其实只比他大一岁,已经亭亭玉立地让几条村的男孩子们看呆了眼。小莲愿意跟吴戈玩,是觉得他比其他的孩子都要老实本份,欺负他也不还嘴,再有,可以给她当保镖。

    春天的时候小莲带他去北河村的大圆寺看桃花,两人一前一后在河滩上走着,吴戈只看到细细的泥沙上小莲一串小小的脚印,桃花如何红艳他根本没有看见,心里全被那些凌乱的脚印搅乱了。

    这个夏天荷花菱花照例开得很盛,小莲常常拉着吴戈划着小船到湖塘里玩。小莲的红裙子在荷花和菱花里闪来闪去,让吴戈看得眼花。吴戈于是一声不响,拿着根棍子,恶狠狠地打着水面。水花溅湿了小莲的裙子,小莲也不恼,哈哈的笑声在荷花影里荡漾开去。

    小莲的父亲就是族长,两个月前小莲被许给东边十里桥的刘里正的大儿子了。里正的儿子是方圆百里最好的漆匠。吴戈心里很不高兴,对小莲说,漆匠有什么了不起,我在关外的时候还打死过一只老虎呢。

    吴戈没有打死过老虎,他只跟着大人们打死了一只黑瞎子。但不知道为什么,从不撒谎的他要对着小莲吹牛。

    当时他才十四岁,跟村里的女真猎人蛮巴亥学的箭法已经很准,他最后射在黑熊心口那一弯白色月牙上的一箭应该是致命的。他实在不会圆谎,村里的孩子们听说后争相向他询问打虎的细节,他居然说着说着把最后的一箭也照实说了。

    “吹牛皮!老虎心口哪有一片白毛,你打的是狗熊啊!”孩子们欢呼雀跃。

    小莲知道吴戈撒谎后,倒不象村里其他孩子那么对他冷嘲热讽,只是淡淡地笑着,宽容地看着吴戈。她年底就要出嫁了。

    小莲的眼神让吴戈心里非常犯堵。他本来就不爱说话,也就不为自己辩解。他也没有伙伴玩耍,这下就只有天天打鱼和练刀,此外哪里也不去。

    老捕快有一把刀,用了快四十年了,仍然锋利如昔。老捕快说等吴戈满十七岁就把刀送给他。这刀的刀柄已换过不知多少次了,缠在木柄上的丝绳早已敝旧不堪,刀刃已比以前磨得窄了小半寸,但仍能看清刀身錾着的“大明建文元年淮安府造”的字样。吴戈觉得这把也就是他人生唯一能期望的事。他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用这把刀亲自打头老虎回来。

    老捕快自己一生没有在武功上下很深的功夫,但阅历足,眼界自然很高,虽然他的刀法在江湖上只算得二三流,但自诩眼光一流。他不许吴戈拘泥于招数的变化,他强调过招时应变的灵性和悟性。比如他让吴戈练的一招“过顶劈鲁阳挥戈”时,他说,这一招要用了全身力量去使,一定要在出招前判断准对方的身形,要在对方身形移动之后、来不及再做变化时才能出刀,不然就是找死。吴戈练了许久,常常是自己以为使得很好了,老捕快却拼命摇头。他说吴戈没有真正找到这一招。

    你可知这一招说的是鲁阳公与人打仗,看到太阳西下,长戈一挥,连太阳都往回走了。那种力量你想想,你这样光用胳膊能行么?这一刀连头发根里的力量都要用上。

    吴戈于是使出吃奶的劲。老捕快的头摇得更厉害了。

    你这一刀是死的,除非对手站着不动让你砍。不要以为这一刀跟“力劈华山”没有什么不同,这一刀是不给自己留后路的一刀。当你对敌时如果真的能劈出这一刀,你会发现,不是你找到了这一招,而是这一刀找到了你。

    吴村十一年前疏通沟渠挖淤泥时挖出了一件宝。是一个尺余长的伏虎玉枕。村东的家轩先生以前在县城做过二十几年的朝奉,一口咬定这不是民间的凡物,定是从宫庭里流落出来的宝贝。从其手工的精妙细致来看,家轩先生估计是两宋之物。当年刘豫曾掘了哲宗的永泰陵,其后元世祖时,江南释教总摄番僧杨琏真伽遍掘攒宫的江南六陵,洗劫宝物无数,更把宋理宗的头骨拿去做了饮器,成为汉人心头最大的恨事。再后来战乱多年,诸宝散落,家轩先生推断这玉枕只怕就是其中之一。

    全村轰动之余,族长宣布其归全村所有,并请工匠铸了一个铁柜存于祠堂之中,逢庆典祭祖时才取出。这十年来一直风调雨顺,虽然不断有人上门求购,村里人渐渐以为此宝有灵,不肯出售。其间也有盗贼动心,无奈打不开那铁柜。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杨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