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谱(22)

2025-10-09 评论


    未几,又变为咬牙切齿之态的陈腾云,似乎也已知晓无能抗拒,唯有暂时顺从恶魔,才能维护亲人的安危,因此终于无奈的垂首低声说道:“好吧,我听你的,你要我做甚么?”

    “嘿……嘿……嘿……如此甚好,只要尔后你顺从本天尊,本天尊便不会危害你的亲人,你且将你的一切以及见到“合和阴葵”的前后情况,再一一详说清楚。”

    于是一个时辰后,一道红影迅疾掠出岩隙,并且往北方天际凌空飞掠而去……

    里阳连跨荆豫,控扼南北,三国以来,常为天下重地。

    襄阳北接宛洛,南阻汉水,其险足固,其上足食,天下之要领,襄阳实握之。

    襄阳位于汉水南岸,而樊城则在汉水北岸,汉水上,舟船往来频繁,上通汉中秦地、下达汉阳,两城的西方有荆山延绵至巫山及大巴山,与蜀、秦两地相隔,在北方则有桐柏山与豫地分隔,东有大别山、幕卓山及长江,与徽州及浔阳两地相隔,南有长江与湘地为隔。

    因此始自三国之期,襄阳及樊城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尔后也是各朝代据此控制蜀、豫、秦、晋四地,成为南北分隔的进出要道,也因此,自古所言的“南船北马”便是以此为分界。

    襄阳城的西北方,有一座甚有名气的城楼名为“夫人城”,乃是因为东晋之期,西北秦地名将苻坚率兵攻城之时,襄阳城刺史朱序之母韩氐,率府内侍婢及城中妇女,在襄阳城西北角筑一斜城以利晋兵抗敌,后果然退敌,尔后襄阳人为纪念韩氐,便将此斜城称之为“夫人城”。

    历经数朝,时隔数百年之后,虽然颓残的斜城从未曾重新修建,可是在颓城内七丈多宽、五十余丈长的笔直大街上,却是车水马龙,游人如鲫。

    再加上不少贩卖上产的地摊以及不少走动的叫卖小贩,还有大街两侧的各种营生商家,使得整条大街甚为兴盛。

    晌午时分,北大街东侧有一家华丽酒楼右方,有一些路人逐渐在酒楼花窗前围聚成半圆,不知在观看著甚么?

    不知为何,围聚的人群突然发出一些惊异的嗤笑声?

    因此,引起大街上过往行人的好奇,相继围聚观望,片刻间便围聚了六、七十人,并且也连连发出嗤笑声,以及交头接耳的议论声。

    数十人的嗤笑声以及交头接耳的议论声,立即在酒楼前交织成一片哗然声,因此也引起酒楼内靠窗食客的好奇,不约而同的探首出窗外望。

    只见人群之中有一个村姑打扮,可是却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看不清面貌及年龄的女子,贴靠在花窗下墙壁盘坐著,身前的地面上则横放著一柄裹土尚未全然清除的两尺长剑,虽然剑鞘上已是锈迹斑斑,但是尚可望见些许淡粉色。

    然而令围观之人嗤笑出声的并非是因为这柄锈剑,而是在锈剑两旁各写著一行字,右侧写的是:出土古剑,千两纹银:左侧则写著:先付价银,方可取剑。

    时值天下太平之期,物产丰富,粮价平稳,莫说乡间百姓,便是一般城镇内的小康之家,一家五口有三两银子便可过活一个月,若省吃俭用,一千两银子足可十年不愁吃穿,或是可买到数亩良田,辛勤耕耘,过活一辈子。

    若是在兵器店,一柄新的上好精钢长剑大约也只需二十两银子便可买到,可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女子却将裹土未清、锈迹斑斑的长剑要卖一千两银子?

    而且是要先付银再取剑,也就是说,尚不知此剑是否确实有如此高昂的价值,便须先付银购下,才能取剑详观?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当然会引起围观人群的讥笑了。

    可是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

    正当围观众人笑语纷纷之时,酒楼上方的二楼花窗内突然飞落下一片红云,在阵阵的惊呼声中,只见那片红云已然落在人群内。

    竟然是一位头戴血玉公子冠,身穿一身血红劲装,腰悬一柄剑鞘通红的长剑,背披一件及膝红锦披风,身躯雄壮英挺、相貌俊逸,但是神色却甚为阴森冷酷的双旬公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