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落秋霜(132)

2025-10-09 评论


    清早大伙吃过一顿饭,时至下午,午饭晚饭合成一顿。众人都已饿极。

    在县府衙门大堂,燕王举怀祝酒。

    他道:“今日一战,弟兄们勇敢无畏,击溃倍于我之敌,方爱卿又在战中生擒宋忠,获得全胜。各位欣喜之余,纷纷来向本王祝贺,说斩敌数千,俘获战马八千余匹,又获降卒数千,皆以为是大胜。其实,都督宋忠并非将才、不过是个富碌小人,可谓胜之不武,因此,不能视作大胜。若真有一场大胜,岂不滋生骄态,以为敌人不过如此,蔑视轻贱。须知骄兵必败之理,老子曰:祸莫大于轻敌!望各位将军牢记圣人之言,务必戒骄,方能战而胜之!”

    一顿,续道:“今日虽克怀来,但大战在后,情势不容我等稍懈,今日只饮三杯,来日大胜后,本王再为大家庆功!”

    一席话,众将折服,举怀共饮。

    第二天,开平一带守军陆续来降,水平守军待燕兵来时开城投降,因为守将也都是燕王旧部。由此,燕王军力大盛。

    在怀来的休整中,万古雷已将夭豹卫原老弟兄集中,成了一支亲随铁骑。

    他不知未来还有多少次格斗,也不知要几年烽火才会平息,但他坚信一定能杀进京师,平定天下。

    —上册完——

    二十二岁的建文帝起初以为钳制燕王的一套方略颇为有用,因之他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文治”上,与大儒方孝孺等商议复古政制的大政方针。

    除了减刑罚、改政令外,连官员的名称也袭用周朝,他对周朝之治可谓顶礼膜拜。

    七月二十四日,谷王匆匆忙忙赶回京师,禀报燕王起兵,接踵而来的是前线失利的战报。

    建文帝这才把征讨燕王当作大事来对待。

    他采纳众议,发了讨伐燕王的诏书,指责燕王祸乱社稷,获罪祖宗,晓喻全国军民,忠于朝廷,荡平叛乱。并任耿炳文为大将军,挂帅印北征。耿炳文年六十有五,是太祖皇帝大杀功臣后侥幸活着的几个老将之一,官封长兴侯,以他多年征战的经验,当不负朝廷所托。

    于是,调集了各路大军,耿炳文率三十万士卒,分三路向北平进发。

    然而先锋队九千之众的精锐之师进驻雄县后,正值中秋佳节,没料到燕王率兵来到涿州,当即向雄县发起进攻。一夜激战,雄县失守,被俘官兵不降,被全部斩杀。

    燕王得知后,教训部下不准杀俘,杀俘的结果只会使敌人顽抗到底,难以征服。

    随后燕王又破了来援之敌,转而进攻真定,三天猛攻不下,怕动摇了士气,率师返回北平。耿炳文虽然失利,但能继续作战。

    可是建文帝听信了黄子澄等之言,拜曹国公李景隆为将。

    而另一个亲信齐泰却反对,说他只懂文不懂武,不堪当此大任。但黄子澄力主,建文帝采纳,因此李景隆仍然挂了帅印。

    李景隆之父李文忠是太祖皇帝姐姐的儿子,是军中的一员勇将,遇敌时意气风发,越是强大的敌人就越是精神振奋,故屡建奇功。

    大明立国后封曹国公,洪武十七年病死,年四十六,死后追封为歧阳王。李景隆是李文忠的长子,袭了曹国公爵位,生得高大健壮,相貌毓秀,举止雍容大度,受太祖赏识,掌左军都督府事。

    他既然做了将军,也就喜读兵书,与人谈起用兵之事,那真是头头是道。他与建文帝是表兄弟,建文帝也深信他有才华,毕竟是将门之子嘛。可惜,他并未继承了乃父的才智。

    消息传出,带兵官们不禁愕然。李景隆说穿了不过是个从小锦衣玉食的翩翩佳公子,善于纸上谈兵,口头论攻等,却从未上过战场。

    以这样一个纨绔子弟任三军统帅,去征伐久经阵仗、智勇双全的燕王,真叫人啼笑皆非。

    因此,经历过沙场的宿将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心中忐忑,一点也提不起精神。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公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