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家僮禀道宴席备好,田秀起身道:“寒舍略备薄酌,请少侠移座用饭。”二人随了田秀、田奇出了厅堂,穿过廊檐,到了东首一间雅阁之中,田秀请莫之扬、上官楚慧在东首、南首坐了,他与田奇则在西首、下首相陪,斟酒布桌,陪侍得十分殷勤。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莫之扬已觉面红耳赤,改饮茶水。田秀端杯道:“田某惭愧,还有一事要求二位少侠。”莫之扬心里一激灵,暗道:“麻烦来啦。”却听上官楚慧道:“田庄主客气什么?大家都是自己人,有什么都不必说求字,但讲不妨。”田秀道:“席少侠真是巾帼英雄,丝毫不亚于令尊之豪爽仗义。”顿了一顿,沉吟道:“我听说六月初九是‘太原公’秦三惭秦老帮主的寿辰。说来甚是惭愧,双剑庄距太原虽不过千里,可是竟近兰乏芳、临泽而渴,无缘结识秦老帮主。此次二位少侠为太原公祝寿,可否携上犬子有水、舍侄有粮一同前往?”上官楚慧笑道:“我道田叔父说的是什么,这件事么,那真是他娘的……哈哈,自然好说啦。”
田秀喜道:“有水、有粮,还不快快谢过二位少侠!”田有水、田有粮长身站起,一起抱拳相谢。他二人站起来足足比上官楚慧、莫之扬高了一头有余,却不敢有丝毫不恭。
原来他们所说的“太原公”秦三惭,是江湖大帮“万合帮”的帮主。秦三惭现年八十有三,嫡传弟子一十二人,徒孙二百零九人,曾徒孙数以千计,连名将张巡都是秦三惭记名弟子。秦三惭本名秦钟肃,一生之中钻研武学、佛学,兼爱棋琴书画,所学虽杂,但造诣都颇深。秦钟肃六十岁时,回顾一生之事,只有三件令人惭愧:一是二十岁时因不满父母包办婚事离家出走,致聘妻范氏自杀身亡;一是四十岁时挚友道人七阳子病危,自己杂事缠身未能前去探望,七阳子临去时高呼“秦兄何在”;另一就是六十岁时养了一对鹦鹉,有一回小僮喂食时飞了一只,秦钟肃更加珍爱剩下的一只,谁知那只鹦鹉天天哀鸣,不吃不喝,过了几日便死了。秦钟肃想到这只小鸟如此有情有义,不由得惊惶不已,汗如雨下,自誓一生之中不善不义之事以此为止,并改名三惭,以誓永不再做虚妄不义之事。
秦三惭为当世武林的泰山北斗,江湖人物无不景仰。可惜他生性淡泊,不喜结交,江湖人物多以未能一睹“太原公”秦三惭真容为憾。那真的宁钊、席倩素为秦三惭所喜,三年前秦三惭过八十大寿,宁钊之父宁为民、席倩之父席安宾携二人为秦三惭祝寿,二人寿宴献舞,对练了一套剑法,秦三惭笑逐颜开,谓宾客道:“此二子不为金童玉女乎?”泰斗一言,二子遂在江湖上有金童玉女之称。
上官楚慧虽不知宁钊、席倩二人之事,对秦三惭大名却耳熟能详。这时见田秀说出这句话来,当即满口答应。田家父叔子侄大喜过望,连连赞莫之扬、上官楚慧二位“少年英雄,慷慨仗义”。
宾客各有所喜,不觉漏断夜深。更梆传来二响之时,莫之扬、上官楚慧均告乏。田秀、田奇亲自安排客人歇了,将田有水、田有粮唤来,仔细嘱咐此去要谦恭谨慎、小心周到等等,无须多提。
第二日,莫之扬、上官楚慧二人起床相见之后,忍不住挤眉弄眼,甚是欢愉。田家父子见了,更是心下欢喜。众人用过早饭,田秀拍拍手掌,一名家僮从侧门走进厅中,将一个长形托盘献于田秀面前。田秀揭去托盘上的红绸,却见其中并排着两口乌鞘长剑,古色古香,一看便知是宝物。田秀抖抖衣袖,取了长剑,对莫之扬、上官楚慧道:“这两柄剑乃同一玄铁所铸,一称取月,一称汲水。敝庄以双剑为名,便是妄存这对剑的缘故。二位少侠义薄云天,为一个孤苦女童,不惜当剑以助葬,这样的义举,实在让敝庄深感汗颜。今日田某将此二剑奉上,聊表寸心,幸乞笑纳。”
上官楚慧、莫之扬对望一眼,都觉得出乎意料。上官楚慧假意推托道:“这是你们双剑庄的镇庄之宝,我们怎么好随便拿走?”莫之扬却是真心推辞,摆手道:“田庄主,这怎么能成?”
田秀笑道:“所谓宝剑赠英雄,红粉送美人。请二位少侠千万不要推辞。”
上官楚慧点头道:“既是庄主一片盛情,这个却之……却之不好啦。”接过双剑,一柄递给莫之扬,将手中的那柄“取月”轻扣按簧,向外轻轻一拉,但听“铮”的一声,三尺剑锋上青芒滚动,寒气砭人,的确是罕见的利器。上官楚慧赞道:“好剑好剑!”收了剑向田秀道谢。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