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昭放下碗筷,慢慢吐了口气,点头道:百草大师说得不错。大师骂我爹爹,没有顾忌我,足见大师光明磊落。天下黎民,哪一个不恨我爹爹?她如此镇定,倒出乎百草和尚的意料,百草和尚竖起大拇指,道:好人物!老不死的很是佩服!安昭苦笑道:大师谬奖了。其实小女子心乱如麻,恨不能粉身碎骨以使爹爹回心转意,只是哪里能够?
莫之扬叹道:昭儿,我与肖伯伯出了城,见四野之中,逃出不少百姓。可叛军太过狠辣,一拨拨追杀,年纪轻些的媳妇、姑娘被他们抢去,老弱病残全给杀了。我与肖伯伯一路又杀了二十几个叛军,引得叛军大批追来。我们周旋到天黑,这才赶回来。怕给他们发觉了这个地方。
肖不落停下筷子,一边叹气,一边摇头。众人想想世道从此难得太平,均是忧心如焚。安昭再也吃不下饭,怕别人跟着不痛快,勉强吃了小半碗,放下碗筷,来到灶房之中,眼泪似断了线的珠子一般滚落下来。莫之扬跟进灶房,拍拍她肩膀,在她身边坐下。安昭转过头,道:七哥,我爹爹为什么非要弄得天怒人怨还执迷不悟?莫之扬叹道:昭儿,当皇帝的最忌别人造反,造反的是要么不干,一干就没有退路。他无法悔悟了。不过,以前我师父也说过许多国家兴衰的道理,像他这样子,本来就不得人心,恐怕难以支撑下去。两人叹息良久,当夜分头安寝。莫之扬哪里睡得着?千庆幸万庆幸安昭所中掌毒再无挂碍,可未来怎样,谁能知晓?不由暗叹道:世道如此,便是想找一处地方好好活人,也不能够。
第二日,莫之扬、安昭、肖不落向百草和尚辞行。百草和尚迟疑良久,道:莫小娃儿,你现下贵为帮主,身怀绝世武功,老不死的要求你一事。莫之扬拜道:大师恩重如山,但有所命,无不遵从。百草和尚让齐芷娇抱出小难儿来,道:我这个孙儿,自小便是苦命的。老不死的想他将来最好有一身好本事,才没有人敢欺负。跟我学些药药草草的玩艺儿,能有多大出息?老不死的想让他拜个师,只好老着脸皮求你了。齐芷娇红着脸道:义父,小难儿还小,莫兄弟身为一帮之主,事务繁忙,哪能给他添这些麻烦?百草和尚瞪眼道:老不死的连这一点脸面也没有么?
莫之扬从未想过要收徒,见百草和尚、齐芷娇如此,已心领神会,当下道:我与冯大哥、齐姐姐缘份不浅,若不嫌这孩子遇师不明,我就收他为徒了。百草和尚、齐芷娇大喜,百草和尚道:莫帮主,你徒弟还小,不会行拜师之礼,这几个头还是由我老不死的代磕罢了。当下便真要磕头。莫之扬慌忙拜倒,笑道:您老人家不是要折煞我了么?怎的称我莫帮主,不叫我莫小娃儿了?百草和尚一本正经地道:我是替孙儿抬举师父。众人一齐大笑。百草和尚、莫之扬一起站起。莫之扬想了一想,摘下汲水剑剑穗,道:可惜我身无长物,这束剑穗,权作见面之礼。齐芷娇替孩子收下,拴在孩子襁褓上。小难儿眼睛骨碌碌转动,忽然放声大哭,众人更是大笑。
莫之扬道:我徒冯难归听了:你师莫之扬师从秦帮主、百草大师学艺成人,今日开山收你做大徒弟,待你五岁之时,正式传授武艺。齐芷娇再三道谢,心想亡夫在天之灵也必安慰,不由喜极而泣。莫之扬与安昭向百草和尚拜别,和肖不落下山而去。
三人下了山,少不得说起昨日遇到之事,觉得三圣教行事一向成群结队,这次教主夫人居然只带了一个护法、一个堂主出来,落得铩羽而归,也真是奇事一件。肖不落道:我得了那畜生的行踪已近半年,他身旁却一向少不了三圣教门徒,因此没有机会下手。昨日本以为可以了却恩怨,谁知那畜生见没便宜可赚,竟逃之夭夭。据说辛一羞武功冠绝天下,只有太原公秦老爷子是他的克星。教主夫人却不中用,未免出人意料。
莫之扬想起三圣教那孔孟一家的魔咒,沉吟道:肖伯伯,晚辈数次与三圣教遭遇,觉得三圣教徒擅长群战,更有些古怪法门。接着探问肖不落与肖不凡何以结怨。肖不落叹道:这是我肖家家门不幸,以至出此忤逆之子。说出来,徒污莫公子、柳公子清白之耳。二人见他不愿提,也就不多问。
三人都是高手,道上虽乱,却不致有事。只是沿途村镇、城池多遭战争破坏,处处见叛军骄横,饥民号啕,令人心怀难畅。他们不知,安禄山自范阳起兵,一路飙进,势如破竹,黄河以北所经州县,都是望风瓦解,太守、县令有的开门出迎,有的弃城逃蹿,叛军未遇任何劲敌,师旅直指长安。唐明皇这才知道厉害,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随派特进(官名)毕思琛到洛阳、金吾将军程千里到河东招募兵丁抗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