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啸西风(246)

2025-10-09 评论


    是日,酒宴一直到深夜方散。杭州太守早已备好馆舍,请众人歇宿。

    第二日,莫之扬向李璘辞行。李璘大觉遗憾,道:莫公子一身惊人艺业,眼下国难当头,本王实有意请莫公子一起建功立业。叹息良久。他这话并非作伪,万合帮有七八千人,如今重新整顿,江湖影响可谓不小。若莫之扬能跟随他,则不仅万合帮门下弟子可尽归麾下,其他江湖门派也会来投靠。李璘谦辞道:请恕冒昧,不知莫公子要去什么地方?

    莫之扬道:正有一事请教。我恩师现下可能在三圣岛,在下却不知三圣岛在什么地方。还请永王殿下指点。李璘喜道:什么?莫公子要去三圣岛找秦老掌门么?我本打算迟几日再去三圣岛,如此再好不过,一同前往便是。莫之扬心想:既如此,也只好答应了。

    李璘大喜,差人叫来江浙按察使与一众官兵,问道:眼下安贼起兵叛乱,来势汹汹,黄河以北大半沦入贼手。皇上为此寝食难安,各大臣意见不一,有人觉得贼兵只是一时嚣张,很快就会瓦解;有人认为贼兵多是北方胡人,能征善战,且蓄谋已久,一旦发动,恐官兵不能抵挡。各位以为如何?

    众官员议论纷纷,意见却也不外乎以上两种。李璘离座,在厅内踱了一个圈子,斜眼在每个人脸上扫过,坐回椅中,道:本王以为,此二见解都有失偏颇。贼兵强大,小觑之无疑是夜郎自大;但若说贼兵必胜,又未免目光短浅。安贼发动兵变,其利在于:第一,贼兵骁勇;第二,孤注一掷,不计后果,军心稳固;第三,中原已有百年无战争,各地军民害怕打仗。可他也有诸多不利之处:第一,大唐历代皇帝广施仁政,百姓心向大唐;第二,贼兵后备不足,虽一时骄横,但势难持久。稍加推断,即可知道贼兵必败,此其一也;大唐不能一时即平定叛乱,此其二也。各官员听永王一番分析,纷纷称是。

    李璘接着道:贼兵虽必败,但不会自败,需全国官兵百姓齐心协力,先抗之,再制之,后灭之。此等大事,非三年五载断难成功。江南富庶丰饶之地,安贼一向垂涎,各位务必早募兵马,建团练,未雨绸缪。否则万一安贼渡江得逞,江南一带即成了无壳蚌肉,只有任人分食。因此,江南各地,应以城池为限,广招本土兵勇,以誓死守卫家乡激励将士,各城池之间务必协同照应,若贼兵打到,一处告急,八方支援,万不可坐等观望,让贼军逐一夺走。众位以为如何?江南军地各官员不住点头称是,纷纷离座道:安贼起兵,闹得人心惶惶。我等当殚精竭虑,今日永王一番训示,使我等茅塞顿开,当不负使命。

    李璘道:甚好。各位只要恪尽职守,本王必奏请父皇,加以奖赏。危难之时,亦是建功立业之机,各位谨记。再三嘱咐,一众官兵领命而去,布置防务不提。

    次日,李璘率莫之扬、刘云霄、十八婆婆一行人等经太仓、常熟到了海港,乘大船入海,向三圣岛而去。

    莫之扬想到不久就要见到师父,还可见到三圣教主辛一羞,当世武林两大泰斗得以尽见,甚是向往。梅雪儿上次离三圣岛是逃出的,这一次却是跟随着掌令使,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时时给莫之扬、安昭等人算海程尚有多远,或指着天上海鸥讲这一只与那一只有什么不同。莫、安二人都是第一次到海上,倒也觉得新鲜。但不过三两日,便觉得只是一片无际的海水,除此之外,无有其它,又感无聊。听梅雪儿讲至少还有十一二日的海程,不禁感到焦急。李璘除了参悟玄铁匮中羊皮纸的秘密,便是日日研读兵法,只是嘱咐一班随从,对莫之扬、安昭、刘云霄、十八婆婆等人多加照应。

    这一日船行海上,夕阳沉落,莫之扬与安昭在甲板上闲坐。海面上出奇地平静,只有数十只海鸥随着帆船,扑动着翅膀,不时鸣叫一声。向前望去,底下一片深蓝,天上一片浅蓝,远远交汇于辽远之处,令人平生辽阔无垠之感。

    莫之扬叹道:不到海上,真不知自己如此渺小。师父以前常对我说:身躯之为物,皮囊而已,惟性灵栖居之,今日才知确实。安昭道:也不尽然,没有皮囊,则性灵无栖居处,何有性灵?没有性灵,则又不知天地如此之广,皮囊如此微小。忽然一只海鸥坠入海中,振翅飞时,嘴中已多了一条银白的小鱼。安昭问道:你说那海鸥吃鱼,究竟是皮囊之需,还是性灵之需?若说皮囊之需,则皮囊无有知觉;若是说性灵所需,则性灵何以存鱼?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