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啸西风(83)

2025-10-09 评论


    白衣人喟叹一声,道:“音乃心之声,韵乃志之响。有如夫禾,本不知缘何落于土壤而自发,经三冬五暑,亭亭玉干,然仍存禾苗之怯;又若浮蓬,本不解风为何物而随风,历万千漂泊,终究无根,然早有飞扬之本。上苍也有情,赐人之性灵,使异于别类;上苍也无情,罚人之苦痛,倍于万物。天下之人,熙熙攘攘,而多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少谦和淡泊,心平气定。发夫音,则志欲难免相混,正邪难免不辨。我谱《击铗九问》,借天地之正气,摹日月之不泯,绝奢靡,发乎性灵之根本,却从无人识音。今日得遇阁下,《击铗九问》已不枉矣。”

    莫之扬这几个月常听秦三惭言谈,于晦涩字句倒也慢慢能解,听这白衣人之意,心道:“他衣着华贵,随从都是百中挑一的高手,难道也如我一般常常发愁?”

    白衣人静了半晌,又缓缓道:“阁下可否现身一见?”

    莫之扬不知怎的忽然有些卑怯之感,心道:“他说我是知音,若是见我破衣烂衫,面容憔悴,不知会作何想?”从灶膛之中站起,走到那白衣人身前,盘膝坐下。那白衣人道:“可惜没有灯烛。”

    莫之扬此时身上十分痛苦,强笑道:“人人都不过是身有四肢,面有五官,瞧得清楚怎样?瞧不清楚又怎样?”

    白衣人身份高贵,旁人与他说话都毕恭毕敬,莫之扬之言却使他吸了一口冷气,谢道:“阁下所言极是。”

    莫之扬不再言语。他此时内力虽然纷乱,却已十分深厚,目力过人,模模糊糊看见白衣人神情十分庄重。

    不知过了多久,大雨已停了。那白衣人叹口气,道:“在下该上路了。行路匆匆,无以为赠,这里有折扇一柄,请阁下收下,以资纪念。”

    莫之扬心道:“我若推辞倒让他小看了。”当下接过,道:“可惜在下行路更加匆匆,连一柄折扇也拿不出。”

    白衣人笑道:“无妨。若阁下不弃,在下倒是多带了一些盘缠,黄三!”那黄三当下答应一声,从包裹中取出几只银锭。白衣人接过来递与莫之扬,道:“请笑纳。”

    莫之扬心道:“我这回不推辞就给他小瞧了。”笑道:“阁下赠银之手,不知还能弹琴么?”

    那白衣人一怔,谢道:“阁下勿怪,在下落俗了。”作了一揖,出了石屋。听得脚步踏水之声渐渐远去,不一会儿就听不到了。

    莫之扬待他们走远,抱住膀子,结结实实打了几个哆嗦,把那些破蓑衣又悉数披在身上,钻进灶膛之中。不知苦熬了多久,天色终于放亮。莫之扬迫不及待地展开《两仪心经》,逐渐读去,终于悟到了经文中真义,越过第八段不练,从第九段练至第十五段,果然越练越热,身上比之昨夜,已不知好受了多少倍。再从第十七段练起,则颇为不易。他原本极为聪明,心想:“这是阴阳相调之道。须假以时日,何必奢求一日成功?”他却不知,仅此一夜之功,内力增长了何止十倍。当下收了经文,贴身装好,将那匣子抛却,出了石屋。

    昨夜一场大雨,今晨的阳光格外好,天空蓝得如同新染的衣衫,树木花草的颜色也更为新鲜。莫之扬摸摸肚皮,却也不觉得多饿,这自然也全是仗那两枚药丸之功。

    走了一程,他渐感筋血活络起来,脚步轻快了许多。这时他离范阳已不过四五百里,路上行人渐渐见多。走到中午,烈日开始发出威力,莫之扬见一辆马车驰过,车上公子摇着折扇,忽然想起昨夜那白衣人也赠了自己一柄折扇,当下取出来扇了几下,但觉凉风习习,掺夹着阵阵说不出名目的暗香,不由甚是惬意。凑近嗅了一嗅,确认那暗香正由扇中生出,又看见扇面上写的有字。他仔细瞧去,见上面题了首诗——

    纤陌纵横人如织,王侯公子比比是。

    斯人专寻幽僻处,漫吟离骚谁者识?

    诗末尾写着“李璘书于天宝五载仲春”。字体瘦肥相宜,刚柔得法,十分雍容。莫之扬忖道:“原来那白衣公子叫李璘,他的随从叫他王爷,若真是如此,官儿不比罗而苏还大么?”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