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二系余旧交,适余卷游东塞,悄然来京,下榻虞处,虞二密谈此事,且求决策。余不禁惊喜交并,且复失笑,即告以君之品德及出处,并代划策,谋寝其事,而老朽亦施故技,夜入曹邸,示惊权监,铩其骄炎。另由虞二暗施手段,以类似金钱,掉换原证,痕迹既泯,即换他人,亦难探索。用将尊镖四枚,随函附缴,从此当可高枕无忧。此即香巢一案,暗破明成,先张后弛之内幕……”
杨展不由得惊喊着:“这是谁?这是谁?对我这份恩情太大了!”嘴上喊着,两眼跟着信内的字,一字都不敢放松,叨叨不绝念下去了:
“然余颇有所疑,虞二亦欲暗究真相,君千里应试,竟轻身涉险,为人复仇,于冠盖云集之地,似非智者所宜出?且彼姝之子,亦具身手,薄游香巢,形同挟邪,此女又属何人?
种种疑窦,未便面质,遂使龙钟二朽,鸡鸣狗盗,作无事之忙,伺隙潜踪,多方侦索,始明底蕴,于此益佩君之侠肝义胆,非常人所能企及。然国势危矣,道远多梗,君其速返,以慰倚闾,蜀险可守,君宜与川南三侠,速起图之,余亦欲骋其朽骨,潜入晋陕,一觇揭竿而起者,究系如何人物?或亦有助于君等也。虞二亦有心人,业已暗识英姿,自谓老眼无花,君必鹰扬虎食,建立非常之业。
然君知虞二麻子究为何如人乎?盖即老朽义女锦雯之伯父行也。锦雯幼孤露,虞二挈以付余,余近又挈以付君之萱帏,人生聚合,洵有前缘,尚冀成全终始,使孤寄者,得追随贤伉俪,以收同济之美。此函入君手,余芒鞋竹杖,已先君等出京,将越太行而登华岳矣。”
信尾并没具名,但杨展看完了这封长信,便知是一去无踪的鹿杖翁所写,不禁又惊又喜。
惊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见天下事百密难免一疏。喜的是幸亏机缘凑巧,鹿杖翁赶来弥缝其事,此老对我真可算得知己之感,恩情如许,叫我如何报答?他信尾提到雯姊,音在弦外,“追随”“同济”之语,更形露骨,又叫我这样安排才好呢!
第二天清早,杨展仇儿主仆,刘道贞三姑娘夫妇和曹勋五人,结伴登程,离京返川,五人都骑着马,除杨展一匹追风乌云骢以外,其余四匹马,都是化重价选好的长行脚程,因为路途不靖,各人在马鞍上,只捎着一点简单行李。刘道贞虽然是个文人,平时却也喜欢驰骋,骑术并没外行。三姑娘做了一个蓝布套,把铁琵琶套上背在身后,脸上却蒙着挡风沙的黑纱,一半还顾忌着香窟凶案那档事,总得谨慎一点。杨展肚里有数,有虞二麻子从中维持,不致再出毛病,不过鹿老前辈,神龙见首不见尾,自己又匆匆出京,没法和虞二麻子周旋一下,似乎礼教稍差。但鹿老前辈信内,说他恩养某监门下,大约也是八指禅师一流人物,这种人不见也罢。不过回家去,在虞锦雯面上,有点欠缺,路上想起来,总有点不安似的。这档事,他没在刘道贞面前说出来,三姑娘更是蒙在鼓里。
杨展进京,是在仲春时节,这时出京,已到了仲夏,而且转眼就要进入伏暑了。北地虽然不比南方,在白天当头火伞似的太阳,射在长途奔驰的旅客们身上,也是汗流夹背,人马都不好受,所以杨展一行人,都赶着早晚凉爽当口,多赶几程,近日中时,便找地方打尖,没有打尖处所,寻个树林或山脚阴凉处所,避避当午的毒日头。上路时,每人都顶着蒲编宽沿的遮阳凉帽,随身兵刃,都捎在鞍后,杨展除一口莹雪剑,一袋金钱镖以外,却多了一张心爱的弓,两壶箭,弓是铁胎蛟筋的六石硬弓,箭是真真的雕翎三脊狼牙箭,这弓箭是他预备考武闱,在京花了重价,从一个破落户的武职世家物色到的,四川不易得到这样好弓箭,才一齐挂在鞍后。他胯下追风乌云骢,是他到京第一得意事,比中武进士还得意。说也奇怪,名马灵性,毕竟不同,天生的和杨展有缘,凶狞得像野龙一般的马,一到杨展手上,不到一个月功夫,居然被他调理得非常服贴,骑上去徐疾由心,绝不再发狞性。一路和别马同槽,也极少撩蹶子发野性了。可是生人休想近它的身,连仇儿每天替它喂料溜蹄,还得不断拍着它鬃毛,敷衍它一阵子。
他们一女四男,离了京城,晓行夜宿,过了清苑正定,渐渐走近河北河南两省边界上。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朱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