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昌临去留下的话,果然令杨得寸夫妻二人大为忧虑,二老以为,这个地方大概是不太平了。
艰难地走回大山洞,杨香武侍候过二老躺下后,他笑对二老,道:
“干爹,干娘呀,如今二老安全了,干儿子想去办一件事情了。”
琴痴婆忙摇手,道:
“不行,不行,你不能丢下我二老不管呀。”
“我想一时之间,二老不会有问题。”
杨得寸道:
“干儿子呀,你去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
“我去追胡匪们。”
“什么?你不放过丁云昌他们?”
“放心,干儿子还有一项本事,也是干爹你们教的。”
“去偷呀。”
“不错,咱再把宝物起回来。”
那可是琴痴婆的私房宝物,当即便获得老太婆的嘉许,也吃吃地笑,道:
“那行,快把我的宝物起回来,真是个孝顺的干儿子。”
“你老不反对我去了。”
“当然不反对,快去,下手要小心。”
杨香武听了也高兴,他匆匆忙忙出了高山洞,遥往东北方看过去。
他奔到了山林中,先是找了一匹胡子们骑来的马,他也不多想,骑了马便往山道上追下去了。
托,托,托,托。
这是警梆声,花井小镇南头的土场子边有个木头架子,有一块铜片吊在架子上,有个汉子惊慌地用一根木棒猛打吊的铜片,听起来比破铁声还沉闷,所以成了托托声。
这声音是不好听。
但这声音却很管用,因为打击铜片的汉子还大声叫:
“胡子来了,胡子来了。”
关外胡子就是土匪,花井小镇上的人们都怕胡子。
刹时间小镇上乱起来。
只见噼啪哗啦乱响中关门的,收摊子的,人们呼号着可不就是世界末日到了。
刹那间,那个打铜片的汉子也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远处的山道上果然冒出一批人马,尘沙滚滚中往这面卷过来了。
来的果然是胡匪。
一共来了三十七个人,这其中有五个是带伤的。
为首的大毛汉拍马冲入花井小镇上,余下的三十六骑已冲到镇头的土场子上,每个人翻身落马只拔刀。
此刻,那个冲入街上的大毛汉已在马上大吼:
“别怕,咱们只在此打个尖,不抢不杀,安啦。”
他叫的声音大,人们关门声音更大。
这时候只有一家烧锅未关门,可是人跑后面躲起来了。
北方的烧锅有名堂,一年四季火不断,牛羊肉成块的炖煮着,海口大的铁锅能煮半条牛。
附近有个烧饼铺,人逃了,只有个少年人站在一堆烧饼后面。
这少年人好像瞎了一只眼,他以巾蒙住一半脸,也蒙住一只眼。
他的下巴有些脏,好像他从来不洗面似的,那一付傻不哩脊的模样,叫人以为他是个叫花子。
从另一街头折回来的大毛汉,勒马站在烧饼铺前面,他以刀指少年。
“把所有的烧饼包起来,给爷们送过去。”
傻兮兮的少年人道:
“送哪儿?”
“妈的,爷们住哪儿你送哪儿。”
他回头刀指烧锅,又吼:
“找两个木桶,把烧锅的肉也挑过去。”
“挑哪儿?”
“妈的,爷们住哪儿你挑哪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上官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