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闻听凶耗,一路匆匆赶到流徙之地柳州时,大哥已因惊恐悲痛极度,已成隔世之人!
宋国公贺若弼的结局更惨,府中老少俱沦为公私奴役……
灵宪闻讯后惊急万状,他不知含烟母女沦落在何处谁家?他决计寻找到她们母女,救她们逃出苦海。
然而,依大隋"罪人之后奉诏流放,私自离开者立斩"的律令,无诏令还,他是不得贸然北上的。
他找到父亲当年故交——江陵玉泉寺的净一和尚,求他度自己为徒。
净一虽犹豫数日,可是,当看出他与佛门的宿缘后,为助他早日了却俗缘,不仅度他为带发修行的行者,还专门为他指定了一位武功过人的依止师——真觉法师教习他修习禅武和气功。
这样,他不仅可以得到一份皈依的戒牒,将来还可借着行者的身份和法号,借着一身过人的轻功,躲过官府和官道的重重关隘的盘查,自由云游于四海天下,出入各圣山佛地、伽蓝寺院之间了。
灵宪天性聪睿过人,自幼便开始修习各种文武功课。为了营救含烟,发奋修练,短短数年禅武和轻功便勇猛精进。
大业九年,杨广倾兵征伐,东京洛阳被三朝王公之子杨玄感、李密攻克占领,天下动乱,朝廷自顾不暇。
灵宪决计乘此天下动荡之机,北上寻亲。
净一法师见已留不住灵宪,便命他扮成行脚僧的模样,持一份法号"灵宪"的戒牒,许他北上朝奉诸山丛林。又担心他北上之后,虽可驻锡一时,却终究不能长年挂单,最终无处隐身时,又给自己的同门师兄——少林寺上座善护亲笔书信,请他给予关照并安单收留……
餐风宿露、一路化缘的灵宪,整整走了将近一年以后,终于回到了帝京长安。在长安,他打听到含烟被没入宫中沦为乐伎,又于大业十二年随驾到了东京洛阳的消息时,也匆匆赶到了东京洛阳。
然而,景华宫武卫如林、宫墙如山,他虽曾潜入帝宫最终却是无功而返。因担心一旦朝廷官府发现他的真实身份会连累了流放在外的诸多兄长侄子,只好一面在少林寺暂且驻锡,一面等待时机。
一天又一天,灵宪发觉,因思念挂惦含烟过甚,竟然患上了一种心口隐疼的病症。虽有妙药罗汉明嵩师兄几番为他针药医治,却始终不能根治。
说来也奇,后来,他发觉当自己心疼症发作时,只要一拿起笛子吹上一曲,便能稍得缓解。
渐渐地,连他自己也不知,他的笛声,竟已融入到了少林僧众们的修行和参禅之中,仿如梵乐法音一般,成了安抚郁躁、慰藉人心的一缕清风、一丝清露……
隋大业十二年夏。
东京景华宫西苑湖海山之上。
身着薄纱常服的隋帝杨广和萧皇后并肩倚立于清凉亭上。
半轮下弦月清明而皎洁,静静地倒映在波光浮动的水面上。人在其间,沐徐徐凉风,听泠泠水音,恍兮惚兮,仿如置身天宫瑶台。
萧皇后悄悄打量了身边的杨广一眼:陛下仍旧紧锁眉头、神情阴郁。
这些日子,因暑气酷热,再加上从西京长安到东京洛阳,一路之上,龙辇所过之处竟是数月无雨。陛下的心绪就像那些田中一望无际干枯的庄稼地一样,任何一点的火星,都会引发出一场大火来。
其实,自从大业八年第一次出兵征伐高丽大败而归;大业九年二次出兵高丽,遭到乱臣杨玄感背后兵变,攻入东京,叛军虽说终被平定,可伤了国家元气;大业十年的第三次征伐高丽,也以战况不利而告终……紧接的雁门西巡,又差一点死于突厥乱阵,再接着,四海之内乱兵叛臣此起彼伏,从此,雄姿勃发的陛下再未有过龙颜欢悦的时光了……
站在高高的海山之上往下俯看,从数十级的台阶到海山花林深处,长长的一溜桔红色宫灯,摇摇曳曳一直延伸到远处。
蛙声悠然,有鱼儿忽忽喇喇跃出水面搅动水波的声响。灯影绰约下,隐隐可见手提灯笼的宫娥身影,和四处游巡的金甲银戈的禁卫们。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