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素为人一向和稳的李渊,如今被人一下子推上了悬崖,想想落到如此被动的处境,竟然是自家爱子伙同他人给自己设下的圈套,逼得自己不反,一时怒不可遏,一面大骂世民忤逆,一面全身发抖地大叫:"来人啊——!把,把这个不忠不孝的叛臣逆子给我绑起来,押、押送太原郡衙门去!"
裴寂见李渊如此震怒,急命人寻来晋阳令刘文静和勋卫将军长孙顺德劝阻。
长孙顺德是世民的正妻长孙氏的叔父,与李渊父子一向交好。听说李渊翻了脸,竟要把世民绑送太原郡,大惊失色道:"唐公请息雷霆之怒!唐公,你把世民一人绑送郡衙倒也罢了,唐公只是忘了,谋逆之罪,依大隋律法,那可是诛灭全族的重罪啊!唐公,就算你公明大义,不为自己和世民虑,也当替唐国府阖族老少想一想啊!"
裴寂劝道:"唐公,玄真以为顺德之言极有道理。知子莫如父,二公子一向忠义骁勇,并非不忠不孝之辈!要怪,也只能怪昏君弃社稷于不顾,置众生于水火,二公子如此,无非是想唐公能为国为家奋举义旗,挽天柱于危倾,解万民于倒悬,世民这样,其实,正是为了天下苍生,是大道大义啊。唐公万不可逞一时之义气而毁了大局,自断后路啊。"
刘文静说:"二公子世民的主张,我等俱都知晓,也俱都赞拥。唐公要绑,就把我等按同谋之罪一同绑送太原郡吧。这样,说不定还真能保住唐公阖府家人。"
众人见李渊犹豫不决,满面愁云又唉声叹气的模样,越发轮流劝诫不已起来。
其实,众人哪里知晓,李渊哪里真的舍得会送世民去死?他望着跪在面前的英姿勃发、少年英豪的爱子世民,心下思量的根本就是另外的事。他一生纳妾十数,所生儿女众多。而最令他中意者,莫过于正妻长孙氏所生、面前这个一直伴随自己身边左右的老二了。
这些年里,他与世民父子事算得生死相依,老二私底下所做的一切,俱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自从隋帝杨广南巡江都的前后,天下动荡,群雄四起,他便听人密报世民曾对人断言大隋国祚必亡的话,并有秘图反隋的动向,还得知他到处招纳谋客、收揽豪杰,交结天下英雄。由世民出面招揽群雄,当然比自己出面要隐蔽。于是,有意任其动用家中库存,供其交结。果然,四海群盗大侠皆誓言,无不愿拚死效力……
此时,李渊见众人皆来劝解,便冷眼看出众人坚决拥赞老二的举义决心,沉吟了好久后,这才命左右松绑,沉着脸道:"今天,若非诸公求情,必将把你交送朝廷处置!"
"孩儿谢父亲不罪之恩。"世民一面流泪,一面跪叩不已。
裴寂、长孙顺德和刘文静见事有转机,终于缓了一口气。
正在此时,突听门外一路急报传来——
原来,叛军甄翟儿率兵十万,一路杀掠百姓,攻城抢劫,气势汹汹地向太原方向进逼而来!
裴寂不觉大喜:啊!唐公,天机来了!唐公正好可借剿乱讨贼之名,招募义军,攻占各方重地,最终一路占领长安,岂不甚好?"
"玄真休得乱语!赶快召集诸将,共商剿敌大计要紧!"
李渊这边正调兵击敌,燕郡那里也一路有急报发来——
突厥见中原大乱,竟然趁火打劫,集合数万兵马,欲一举攻入幽燕、直取中夏!
李渊率部东征西战,不想,盗贼竟是越讨越多,虽数路出兵,全力击敌,却不能平息大乱……
杨广在江都闻报后,遣使北上,欲执李渊前往江都问责……
李渊大惊!他清知:此一去,必无生还之理。于是,这才急召世民、裴寂、刘文静等商议应对。
世民禀道:"父亲!事情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孩儿请父亲即刻举大事!"
李渊正犹豫不决之际,忽有军报传入衙署——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举兵作反!
世民、文静等闻听,顿时精神大振:"主公,天助我也!主公正好借刘武周作乱,以讨伐反贼兵力不足为名,大举聚招兵马!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