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夏的九月还是艳阳高照的日子,西北却突然飘起大雪。
北地原本草木难生,又因大军驻扎在城里城外一带,柴炭一时显得有些紧张起来。因受伤流血的伤员此时更觉身上发冷,慧忍命令供及粮草的军官首先要保证伤员营帐有充足的烤火取暖柴。
半夜时分,是一天中更加酷寒难耐之时。慧忍在帅帐中与众位将军商讨用兵方略、草拟檄文时,因砚台结了冰而无法研墨书写。卫兵便将砚台拿到伤员的营帐内,用伤员帐里的火盆化冰解冻。此时伤员方知:原来,这么酷寒的天气,为了保证大军吃饭和伤员烤火,主帅将军的帐内竟然都没有升火取暖!
大周前军在攻占敌军雪山一带的敌兵主力前,慧忍将军与众将军商定:一改过去那种全副铁甲与吐作战的方式,把重兵力放在骑兵上,并以轻骑为主,以智取、突袭而胜战。
他们分析,吐人虽善骑射进攻,但却不善防守。若欲胜敌,一是要避其锋锐,尽量选择山林之地与敌作战。二是要以奇计布阵用兵,声东击西。敌兵多是骑马,因而在敌兵进退之路上,要多设绊马索、陷阱、铁蒺蓠,陷敌兵于绝境后再令步兵突然合力袭之。用兵方略定下后,慧忍命令士兵们开始训练马术和骑射。并给各步兵营派下定额:都要在限期内打制出一定数目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的铁蒺藜,以备阵战之需。
于是临羌城里到处皆垒起了临时的大小铁炉,一时间满城大街小巷里全都是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慧忍又以当年师父所传阵法训练骑兵:模拟以每五位精将马兵设为一组,联手将敌将一人团团围死,用中长兵器分别架住敌将长兵器。如此,流动时如行云流水,停止时重如山岳,敌将被陷当中,即不能施展武功,又极难突围,此阵法既可减少敌将对我军士兵的杀伤,
又可拖着敌将不得指挥敌兵,筋疲力尽、顾此失彼之时,众兵再乘虚而入,合力将敌将搠下马去。如此,在两军交战中,这些受过专门训练的阵兵专门对付对方的将官,而我军将官却可趁势横刀立马杀入敌营、乱其敌阵。
这种阵法如蟒蛇盘身一般首尾相应,少有破绽。而经过特别训练的五位马兵便可对付一位一般在战场上可横扫数十乃至上百步兵的敌军将领。
再就是选拔军士善射、善骑、善攀、善泅、善掘甚至鸡鸣狗盗者等各样功夫过人的兵卒,专门训练为精兵、探子,依才入册,人尽其用,以备不时之需。
如此,前军主帅慧忍的这支队伍从最先发兵,与吐谷浑交战相遇,每战有备则战,无备则退。逢战必施以奇计,由此屡屡陷敌于猝然之中,令敌军死伤惨重。
一个月下来,一连几战捷报飞驰朝廷。
左右二军闻听前军接连大捷的消息,军心振奋,各自拚力击敌,不时也有捷报飞传京都。几场分兵袭击获得大捷之后,慧忍决定三军合力,全线进击驻扎在西倾山的吐谷浑主力。
少林寺僧慧悟和慧定二位将军因轻功和武艺过人,慧忍令他们二人持牒托钵,化妆成云游的僧人,或以诊疗、或以占卜为由,深入敌兵城中和驻营地,探明敌军主营驻扎地的兵力和防势布置。
两人很快探明吐谷浑兵力,并得知吐谷浑因连连受挫,又见大周左右两军也来势汹汹,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军中已遍生畏战情绪。
激战的前夜,宁静得能听到远处黄河流水的声响。半勾新月,静静地挂在天边。
天气虽清寒难当,却也无风。
西吐大漠之上,如此宁谧之夜着实少有。
大将军释慧忍独自跏趺坐于营地的一处沙地上。久久地仰望着夜空中那如钩新月,无我,无思。
一颗流星骤然划落。
慧忍蓦然记起十几年前在老家的那棵大杏树下,自己和贺公主一左一右靠在娘的臂弯里,望见明亮异常的一颗流星划过夜空、坠入暗夜后,贺妹妹惊奇的叫了一声。
那个夜晚,也有这样一钩新月,娘为他们兄妹讲天上七仙女的故事,指着天上横贯南北的银河繁星,说鹊桥的故事。思忆倒流,儿时贺妹妹那甜甜的笑声和惊奇的叫声似乎就在耳旁、就在昨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