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方丈(23)

2025-10-09 评论


    听迦罗说了此事,李妃笑道:“这倒是个法子。回头我和陛下商议一下。”

    闲话中,两人再次提起儿女的亲事。李妃道:“前段日子陛下心情好,我乘势又提了两个孩子的婚事。陛下说,待和朝中几位大臣们商量后再定。”

    独孤迦罗微微一笑:“有劳姐姐费心了!”

    这时,亭外传来了一串鸟的啼声和宫人的笑声。李娘娘转过脸去,望着小公主和哄公主开心的几位宫人,心下却兀自思量:自己虽是南梁王公之后,却因当年国破城陷而沦为罪奴之身。后来,因为陛下的格外厚恩,终于被晋封为妃。然而,尽管风风雨雨多年小心的服侍陛下,并实际掌领后宫十几年,又为陛下生下了两子一女,也尽管大周的皇后位置一直虚设着,她却不敢指望自己能有册后的一天。

    这里有两个原故:一是当年太祖在世时,曾为陛下聘有正妻的:比陛下整整小了十八岁的突厥大汗的阿史那公主。只因突厥公主当时才两三岁,所以两国当时约定:等公主及笄后再行迎娶。前年,阿史那公主年满十六,陛下便派王公大臣一路北上、迎娶阿史那公主回归中夏。

    孰知,突厥突然反悔,三年来始终不允婚嫁。

    为了大周北境安宁,更为了实现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图大业,陛下铁定了心:三年里,无论突厥如何羞辱拒绝,他接连派了好几拨的王公大臣,带着迎娶皇后的全副仪仗和卫士宫人,千里迢迢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两国之间,决计不达目的不罢休。

    李妃明白:即令没有与突厥的联姻,无论按陛下的雄心或是个性,也无论是按大周的律令,陛下即令再怎么宠爱自己,为了实现他最终的雄图大业,他是宁可另择别国公主,也决不会册定出身罪俘之女的自己为大周皇后的。

    李妃因此暗暗发誓:一定要为自己的儿子鲁王宇文-争得太子的位置!

    只要鲁王能被册为太子,即使自己不能被册为皇后,有朝一日儿子承了大位,母以子贵,自己理所当然地会被册为皇太后的。

    李妃私下斟酌:陛下其它几个儿子多在幼年,鲁王是陛下的长子,除了生母出身南朝罪俘之后这个忌讳之外,鲁王应该是最有希望被立为太子的。

    眼下,她能做的就是先为鲁王选一个娘家势力较强的王妃。当她提出欲聘杨丽华为鲁王妃时,她看出陛下有些动心。透过这点,她有些预感:陛下对立鲁王为储应该是有几分打算的。

    她想,鲁王只要能聘定颇有众势之威的杨家之女为王妃,无疑等于为他有一天被册定太子增加了一大帮极有实力的后援。

    李妃得知,在大周立储之事上,大周诸王和朝中几帮文武大臣争执得甚是激烈。有人私下认为陛下的帝位是陛下的两个兄长按嫡庶长幼之序所传,因而陛下的子嗣如果尚在幼年或是才德禀质不堪大任时,储君就应当仍旧册立兄弟诸王。更多的朝臣言说陛下正当壮年,为了朝廷和国家的安宁,理当立子嗣为储。

    如今,满朝文武众臣和皇室诸王乃至后宫嫔姬们,私下都在蠢蠢欲动,哪个都希望未来的储君是与各自利害相关的人。

    李妃至今不敢断定:陛下到底最终会立谁为储?

    自诛除奸相、陛下亲政以来,李妃渐渐开始发觉,很多朝廷上的事,陛下眼下已不大肯和她谈及了。今非昔比,为人机敏聪慧的李妃自然也懂得“避嫌”二字。

    不过,她倒是从独孤氏那里得知了不少朝廷内情:比如自陛下亲政以来,朝廷大臣中又分为三党。以齐王、王轨和宇文孝伯为首一党;以杨坚、窦炽和赵王为首一党。两帮朝臣在朝事之议上常常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还有,以尉迟迥为首的尉迟家族自成一党,可是尉迟家族中因各自与两帮的姻亲连结,也各有亲疏远近。一般的朝国之事上,尉迟家族和两帮都过得去。逢有大事时,有时会装聋作哑或是坐山观虎,有时也不乏来点煽风助火或是擂鼓助阵。

    李妃预料到:因利害关系,齐王一党一定会拚命反对鲁王与杨家联姻的。但他们会以什么理由反对,最终能否阻止得了这门亲事,她却无法预料。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